国风

山东最早的古城,距今5000年,证明中国“礼制”确有5000年历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2人  王牌讲解员

位于济南的山东博物馆正在展出5000年前的陶器,样子有点怪,不信请看:

它们的名字是陶鬶。

鬶字念作“规”,这么奇怪的东西干嘛用?我们可以推理一下:

陶鬶有三个足,暗示它能立在火上——原来是炊具啊!陶鬶肚子大,脖子细,流口长,这些特征都暗示它装的是液体。莫非是烧水壶?当然,用来煮粥未尝不可,盛放美酒也问题不大。

还有些陶鬶非常小,能托在手掌上,分析用途就更需要想象力了。有人说陶鬶长得像鸟,据说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及其部族就以鸟为图腾,生活在东方。这样说来真有点玄乎。

这些陶鬶制作于5000年前,出土于济南章丘焦家遗址,考古学家称那段时期的山东古文明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以山东为中心,距今4000多年到6000多年,大约是三皇五帝的时代。陶鬶正是山东各地“大汶口人”都很喜欢的器物类型,焦家遗址的先民也不例外。

除了陶鬶,“焦家村人”钟爱的另一种陶器是背壶:

背壶的花样很多,黑的白的灰的黄的红的花的全都有。因为脖子细,肚子大,所以同样适合盛装液体,一般认为是背水用的。

背壶一般有两个把手,穿绳子正合适。把手之间的壶身比较平,便于贴在人体背部。当然,你用它背粮食也没人拦着。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并不稀奇,但“焦家村人”很有创意。包括陶鬶和背壶在内,他们似乎喜欢把各种陶器组合在一起,用于重要场合,比如随葬。同样造型的陶器摆成一溜,很有气势:

在5000年前的中国,成套的陶器还蛮稀奇的。这样的阵势让人想起商朝人一溜溜的青铜酒器,周朝人一排排的青铜食器,以及规模宏大的编钟。

我们可以感觉到,某种社会制度正在悄然成形。这种制度就是后人所说的“礼制”。

焦家遗址堪称山东先祖建立礼制的第一次尝试。除了陶器,他们使用玉器时,貌似同样注入了礼制的观念。

“焦家村人”眼中的美玉,在我们看来可能只是普通的石头。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从玉器的光滑外表中感受到“大汶口人”对玉器的感情,毕竟焦家遗址200多座墓葬里只有一半出土了玉器,比较珍贵。

出土玉器分为两类,一类是玉钺,主要出土于男性墓葬。钺字念作“越”,意为大斧头。拿玉做斧头,不至于真去砍人,而是象征权力和制度,这又体现了礼制。

另一类玉器是首饰。

“焦家村人”似乎对环形玉器情有独钟,大一点的当手镯,中等的当耳环或者项链,小一点的当戒指。全村的款式差别不大,审美比较统一。

除了成体系的陶器和玉器,“焦家村人”还发展出了完备的棺椁制度,这在同时代非常罕见。

椁字念作“裹”,就是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大到能在棺椁之间塞进随葬品。

焦家遗址发掘了215座墓,使用一具棺材的中型墓占53%,两椁一棺和一椁一棺的大型墓占10%,无棺椁的小墓占37%。大墓和小墓在随葬品数量和质量上都差别巨大,部分大墓周围甚至出现了祭祀坑。再加上似有规律的陶器组合与象征军权的玉钺,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而等级的出现恰恰是人类迈入文明的前奏!

焦家遗址的基建水平也很高,遗留了两类重要遗存:城墙与壕沟(护城河)。

城墙历经磨损,最高处仍残存近一米,残宽近15米;壕沟深近两米,宽近30米;城墙与壕沟围出一个长400多米、宽两三百米、面积12万平米的“古城”。

以现在的标准看,这也就是个居民小区,可是放在四五千年前,这就是个小社会!结合城里的等级状况,你甚至可以推测,它或许是一个史前“小王国”。

在新石器时代,夹在泰山与大海之间的山东半岛被视为天下的“东方”,焦家遗址正是迄今所见山东半岛最早的古城,是“礼”在东方的立足之地。

2016至2017年,考古队两次发掘总共2000平米,就使焦家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知道还有多少新的发现等待考古队的后续发掘呢!

欢迎来到山东博物馆参观《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感受5000年前“焦家村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1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