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笔记法的应用
【片段来源】:《好好思考》P85-88
【R】
所谓“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 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我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五个问题回答完,笔记才算做完了。
这个方法背后的核心原理是,别人说出来的东西,你就算记下来,也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而五星笔记法中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其实,无论是一本书的主题还是工作会议要讨论的议题,我们往往是提前知道的。因此,在读书或者开会之前,可以想想,如果我是作者或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打开书或者领导、同事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推理逻辑往往比具体结论更重要。
因此,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了什么,而且关注他讲述的逻辑,在对方讲的时候,就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3.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他的想法有什么局限性吗?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
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
这些灵光一现的启发点、疑问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要再花时间加工分析。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顺着启发点继续追问: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这个策略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我们要尽可能把获得的新启发点与自己过去学习过的其他原理联系起来,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这样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启发。当然,这份工作是要专门花时间的。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I】
【what】
用五个问题来重述课程或者书籍主要内容的笔记法。
【how】
1、预判内容。在开始之前先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做这次课程或者编排书的内容应该怎么做。
2、关注逻辑。关注老师或者作者讲内容的逻辑方式,尤其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3、记录启发。记录过程中自己的启发点、闪光点、疑惑点。
4、提炼模型。根据启发点、疑惑点进一步深挖,找到现象背后的套路和规律,总结提炼模型。
5、采取行动。如何把思考提炼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制定详细的
【why】
参加培训或者读完一本书之后,很快就会忘记相关内容,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就更差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找到思考模型,建立知识体系就很重要了。
【where】
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中,还能用在所有给你启发的场合,包括会议、培训、演讲、讨论等等。
【A1】
【故事】
前两天我听到一个段子,一人想去KTV玩,可是没有钱,一天他去KTV随便找了一个包间,进去说“我是隔壁的,玩大冒险输了,罚我唱首歌”,结果他用这个套路唱了20多个包房,还喝了不少酒。听完就觉得挺好笑,就没有再想下去。
【反思】
可以按照五星笔记法重新考虑一下这个段子。
预判内容:如何免费在KTV唱歌。
关注逻辑:利用“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为借口,到各个包房免费唱歌。
记录启发:表面上看,是用别人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也存在被识破的风险。
提炼模型:在资源不足时实现自己目的的模型——借助别人的已有资源发展自己。
采取行动:记录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但资源不足的情况,对这些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并运用。
【A2】
【目标】
本周用五星笔记法整理英语单词课,两天时间完成。
【行动】
1、预判内容:用特殊的方法解决背单词的难题。
2、关注逻辑:用汉语的造词方法类比英语的造词方法,重点关注词根,阶段复习,用故事、段子加深理解代替记忆。
3、记录启发:总结归纳出汉语的造词规律,类比到英语造词规律。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词应该不适用这种方法。
4、提炼模型:同一个种类不同领域的两种事物,可以类比,有共同痛点和规律。
5、采取行动:对于教书育人,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规律,学校可以类比借鉴企业的培训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