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在用您的“好心”伤害孩子吗?
感觉统合是人的本能。从关注中枢神经发展开始, 人类注意到感觉统合发展至今已有100年。感觉统合的理论最先起源于美国, 是由两位生物医学家在实验中得到, 并且获得1981年诺贝尔奖。而第一个系统出书, 提出「感觉统合失调」的是美国艾尔斯博士, 于1972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传入台湾,目前台湾政府已将其纳入全民健康保险系统, 90年代传入内地,主要用于医院康复与特殊机构,导致正确的感统观念至今还未普及,大多数的人都错误地认为:感统训练是问题孩子的“专利”。
因为一些机构对感觉统合的运作道理理解不清楚,草率的给身体健康、感统失调的孩子贴上特殊儿童的标签,造成社会普遍的误解。
感觉统合训练和一般的体能活动不同, 它对足量的针对性刺激要求比较高, 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心理状态、认知教育和教育引导技术。(摘自《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王瑧惠著)
由于历史原因, 多年来坊间许多机构多使用强压式的机械式训练模式。
机械式训练就是进行固定行为模式的反射训练。我们经常会说要给予孩子足量的、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能量、氛围、休息等问题。因为过度的刺激,会让身体机能过度消耗,无法有更多营养去维持大脑的连结。
例如:运动员从小就离开父母去职校学习,每天注意饮食、控制体重、高强度的专业训练,让运动员的身心都很疲惫。他可能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数一数二,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的感觉统合状态就好。因为他的身心都不是在愉悦的状态下,大脑会分泌有害物质,脑网络的连接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要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进行感统训练的原因。
机械式的大量训练会导致肌肉在超负荷的时间长度或者运动量后出现受损,这时大脑会发出疼痛警告信号。然而, 因为要坚持,所以人往往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提示大脑,不痛不疼,这时候脑袋需要放空,处于发呆状态来分散身体带来的疼痛感。
很多孩子在一段时间的机械式训练过后,出现能长时间坐得住了,家长以为这是好事。其实不然!机械式训练过的孩子,会出现长时间或高频率发呆、眼睛空洞的状态。并且, 在放松的情况下, 孩子的「多动」会变本加厉。
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 营养、 愉悦的心情和足量的针对性刺激一样重要 。(摘自《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王瑧惠著)
关于评判孩子的能力发展与感统状态,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测评方法有4种:
最常见的是家长填写问卷后来核对答案,给出评定。这是一张【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里面列举了很多生活中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事情,由带养人与老师填写,然而, 带养人并非专业人士,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填表,无法提供完整客观的信息,会造成对孩子的判断偏差。
第二种是简单互动观察兼做智力测验。通常是面谈提问一些问题,看孩子回答的情况,对孩子做智力测验。这种测评的弊端是测评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感统状态和根本问题,因为智力表现的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着, 就像肚子疼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种, 去医院看大夫时,医生不会直接给你止痛药来「对应」病症, 而是要经过「问、闻、望、切」才能判断根本原因, 然后给出「针对性」的医疗建议。况且, 感统失调的孩子经常无法正确用身体表现出真正的智力水平。
还有一种是利用进口医学仪器做全身检查,但是这种常常因为价格太高昂而让人望而却步。其实听似高科技的方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检查结果是暂时状态,是当时那段时间内您的身体的反应,背后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以上这三种测评都无法做到真正对症下药,无法给予针对性训练方案。
惠心千爱感统测评技术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受法律保护的测评技术。是由合格持证的专业测评师通过专业设计的全套测评动作与环节, 让孩子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表现他的行为,再结合家庭环境与家长教养方式做出综合判断,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还需要指导家长在家训练的基本原则,如何改变家庭环境来让孩子进步更大。每一次的测评都会根据孩子的能力变化来调整测评的内容与训练的方案。只有这样,大脑每天才会有新的网络连结,才能让孩子每天都进步。
真正的感统训练是受益于所有人的(不管是多少岁的人),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要运用它及改变它。为了让健康的孩子更优秀,请您关注孩子的感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