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想弥补一下共读的缺憾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梁波涛

整本书共读不是个陌生的话题,就在这个暑假,县级主管部门借着班班通的火车,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启动。

因为是假期,网络性质的共读,对于孩子们来说,效果并不是太好。

从提交的读书作业上来看,部分孩子是疲于应付的,无论是摘抄的内容,还是感悟的内容,都是特别有限的。

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自己在教室里进行共读的经历。


从2010年开始,知道了有班级整本书共读这事儿,就开始行动了。

每年抽出来部分收入,为孩子们购买一本书,那时候班里人比较多,即使一本书,也需要几十本。

无奈之下,只好同桌两个人伙同读一本,虽然说很是拮据,但是由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护航,读书的效果颇好。

每周的语文课,可以抽出来周四的下午时间,用半天的作文课来进行共读。

课堂上,看着孩子们沉浸于阅读的环境,内心很是满足,有种为人师的喜悦感滋生。


这样的状态进行了两年,又遇到了整本书的漂流性共读。

从国内其他地方漂流到了一些图书,孩子们读得特别开心。

特别好的一年里,我们一起共读了八本书,几乎达到了一个月一本书的节奏。

但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到共读的尾声阶段,童话剧却成了一个缺憾,一次也没有进行下去。

在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时候,有过一些片段性的表现,孩子们很是欢喜,但是缺少了一些灵魂层面的深意。

后来发现是这本书的娱乐性问题,拿到台面上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孩子们一旦走进这个剧情,就会笑得控制不住。

毕竟是五年级的孩子,去呈现低中阶段共读的书籍内容,多少有些内外质的不搭情形。

一来二去,童话剧的上演就成了一种奢望的情形了。


还有一种客观上的因素,那就是孩子们普遍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教育的理念无法渗透进去。

爷爷奶奶看的是成绩,至于其他的总是认为没有必要。

每学期拿出十元钱购买共读的书籍,就已经是一件让领导关注的大事儿了,再让学生家长破费布置教室,购买道具的话,就更是艰难。

还因为这个,被上级主管部门喊到办公室谈话,还被学校领导提出警告,要以学习为主,提高成绩,别搞这些有的没的!

这样的数重夹击之下,我就选择了放弃童话剧这件事儿,读书只是读到写出读后感,朗读出精美片段,构思出精彩的续编故事或者同人故事,就已经停止了。


这样的情形,断断续续进行了十七年的时间,就是说十七年的时间内,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共读的行动。

到2017年的时候,学校进行扩建,失去了安全保障。

教室里的三个书柜的图书,存收的十七年的共读书籍,被村里的无知村民拉出去卖废品了!

听他们闲聊时得知,数千元的共读书籍,被拉出去卖了几百元!

这样一来,手里就没有了共读的书本,心血被毁,教育的热情顿时消失殆尽!

为这事儿差点抑郁,一个人在无人的时候,暗自落下了无数的眼泪,逼着自己收手,不再去设想全班共读一本书的事情了。


但是,读书是控制不住的,孩子们手里没有了,我手里还有,选择一本书,找时间为孩子们读书。

再加上老师越来越多,课程的开设越来越丰富,属于我语文课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个孩子捧着一本书进行共读,就越来越成个奢望了!

尽管如此,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书,孩子们听故事的情形,还是比较理想的。

从孩子们听故事的状态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对未来的期待。


从一年八本书的共读,到一学期一本书的听读,每年也有两本书灌输到孩子们的记忆当中。

有些读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时候,语文成绩都是班级的翘楚,特别是写作这一块,都是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这也算是共读带给他们的益处吧!

尽管如此,对于童话剧的呈现方式,我还是心存向往的,因为这是共读的至高境界,再现出当时的画面,才是共读的精粹所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再次选择了整本书的共读课程进行学习。(补充一个悄咪咪的理由,那就是桃夭老师的一间教室,那种课程的贯穿感,充盈感,幸福感,甜蜜感,让我充满了神往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