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塘约道路》有感
根据领导安排,我于7月10号到7月20号在农村驻村工作10天,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王宏甲写的一本报告文学《塘约道路》,深有感触。该书写的是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党支部领导下,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走同步小康之路后产生的奇迹。塘约村,全村3300多人口,劳动力1400多个,外出打工较多时达到1100多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到2014年还是个二级贫困村。就在2014年,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农民组织起来,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公决,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将最初入社的村民土地集中经营,并由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了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妇女也组织起来。全体村民因看到好处都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全村抱团发展,走同步小康的集体化道路。其结果,不仅在短短一年里一举脱贫,更在于他们踩出的路,给周边越来越多干部群众以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并由于安顺市和贵州省委的重视,正在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
集体合作社的优势
集体合作社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农村的劳动力进行了分工,统筹资源,提升效率。我国农村经营的主要模式是自产自销,单打独斗。从耕地到销售农产品,都由农户自己负责。而集体合作社分工较细,在开春时统一规划,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由于购买的量比较大,成本较低,运费也便宜。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统一行动,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在销售的过程中,可以统一运输,统一销售,没有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利润。如果没有合作社,农民只能自产自销,既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也没有大型运输车辆,更没有销售能力,农民处于很弱势的地位,商贩能在地里压低价格进行批发,农民已经谢天谢地了,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瓜果蔬菜腐烂,所以说,走集体合作社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被误解的集体合作社
当然,面对新成立的集体合作社,有不少农民持观望态度,他们当然知道集体合作社的好处,但是他们大多都经历过上世纪农业合作社时代,那时有太多的农民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一直下降,最后又走上单干的道路,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大多农民内心深处认为单干才是真理,集体合作社不能走得太远。
集体合作社对当代农村的启示
其实,很多农民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维僵化,眼界不够开阔,观念太过保守。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越来越活,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快,今天的世界和三四十年前的世界截然不同,若用那个年代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衡量今天的社会,恐怕早就过时了。现在已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各种管理制度也基本成熟,而广大农村还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裹足不前。因此,当代的集体合作社是上世纪农业合作社的升级版,农民更应该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困难,不断开辟新天地。
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农村的户籍人口基数依然很大,但是常住人口却很少,中国有太多太多的空壳村,但是,在外打拼的每一个农民都在时刻关注着自己家乡的变化,他们选择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也有不少的无奈和被迫,当然,有一些很成功的人士我们不在这里讨论,我说的是概率,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农二代真的很艰辛。如果自己的家乡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相信会有不少农民工又要回流,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份归属感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