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
第一段“四季养生规律”(1):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此谓发陈。
意思是,春三月,是“发陈”的季节。何为“发陈”呢?陈,是指陈年的种子、陈年的树枝等等。陈年的种子在今春萌发出新芽了,叫做“发陈”;老树发新枝,也叫“发陈”。有的书把“发陈”解释为推陈出新或者吐故纳新。
所谓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开始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阴历)。在这三个月,天地万物都渐渐地从蛰伏中苏醒过来,发新芽、长新枝,预示着生命又开始了新的气象。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里,气温渐渐回暖,地温逐渐增高,天气、地气转冷为热,都转而向上生长。受天地生长之气的感召,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万物,也向上生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物以荣”的“荣”字,繁体字写法是“榮”,从造字看,在屋子里木生了两把火,火很旺啊。这个“榮”字,在这里体现了世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人作为天地间的万物之一,在这“天地俱生”季节,同样也会有所感应,起床、睡觉等生活习惯,也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人们晚上睡觉,相比于冬天,会睡得晚一些;早上起床,相比于冬天,会起的早一些。早上起来了之后呢,也愿意在庭院里四处走一走,感受一下大好的春日晨光;而冬天呢,因为天气寒冷,早上起来了,也没多少人会去庭院里兜冷风。
但有的人会把“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句话当做春天的养生要求看,所以,他会追问:晚上什么时候睡,算是晚点睡?早上什么时候起,算是早点起?其实联系上下文,这里也许不是这个意思。每个人的体质、健康情况不一样,若规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似乎并不太恰当。但不管人的体质、健康情况怎么样,大多数人还是能感知季节的变化的。在春天的时候,的确要比冬天起得早一些,睡得晚一些。
广步,广步的反义词就是小细碎步。广步,一是指他的步幅,再就是指节奏。是一种很悠然的迈着大步子散步的状态叫广步。广步于庭,不是广步于野。是在院子里面散步,相对封闭。小区院里散散步,而且要迈着大步。步幅呢还要和缓,不是跑步。古代人管这个 “跑”叫走。有个词叫奔走相告,你体会奔走相告什么感觉,就一边跑着一边走地告诉别人。广步于庭,就是要做这样的运动,不是让你去做剧烈的运动。因为春天刚刚萌芽,还没到应过于剧烈用它那个时候。正所谓踩地气,或者是天地的一种感应。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这里“被”,念“披”,通假字。被发,就是把头发披散下来;缓形,是指形体要舒缓。越是和缓放松,越有利于生长;越是宽松的状态,越容易找到自己的志向。
在古代人到成年后都要束发,头发历来是被作为人的一种心性的外在的有形的代表。所以经常说:三千烦恼丝。和尚出家剃发,叫剃度了。就表示跟亲人、朋友等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断掉了。曹操行军时规定,谁把田里面的麦苗踩坏了要斩首。结果他的马惊了,把麦苗踩坏了,~他削下自己的头发,以发代首。意思是说古代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把头发看得很重要,而且当成是自己的一种心性的流露。当作头脑或是心神的延伸。所以古代人定情送一个小荷包,里面往往是一缕青丝。所以古代束发是表示约束心性。小毛孩子时期,男子八岁~女子七岁,披头散发、黄发垂髫,随便玩,到开始童蒙启蒙入学,就开始约束心性,开始束发了。所以到了弱冠,还要戴一个头的冠。把头发扎起来。意思是说:“已经离开了自由散漫的时代。已有行为有准则,有约束了,不能由着性子来了”,这叫做自我约束。
到了春天的时候,早早起来,把头发解开,自由地披散在肩上。这叫无拘无束。让自己的心性或者心情、心思在这一刻也自由地放飞。这样可以通过调整形体、形态、姿势达到影响气血流动,影响心情、思想的目的。所以在春天的这一刻,不要约束自己,不要箍着自己,把自己的头发解开,披散下来,这叫披发。
缓形,缓是缓慢的“缓”,形是形体的“形”,不是行走的行。缓形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尽量地没有约束,放松。缓形的反义词是穿紧身衣。勒自己,从形体上约束自己。从形体上约束自己的结果是气血运行全堵住。可是春天是萌芽生发的季节,你这么压着、箍着、勒着自己,那些生机、生气就出不来了。所以春天应着宽袍大袖、披头散发,早早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从“志”的造字来看:“士”加“心”,士的下横表始于大地,中横表和于人事,竖表示立于大地、和于人事、指向天空。所以,志,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或者理想。那么,“志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比如说,春日暖阳下,总是感觉从内心深处会油然生出一种想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的愿望,这就是“志生”,也就是志向萌生了。
志有两个意思。志在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不是个士兵的“士”,它是个“之”,就是你往何去,你的心往哪儿走,这叫志。你的心往后面走叫记忆,过去存在的陈。你的心往前面走呢,叫志向。将来想做什么也叫志。这个志生出来了以后叫发陈。
你在这种状态下,发自内心地突然想做点什么。蠢蠢欲动,蠢字上面是春天的春,底下是个虫子。惊蛰以后虫子开始拱土了。按照养生学的观点这个志,应该闲,应该少欲。但在春天应该鼓励自己去顺应天地的变化去做些事情。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萌生的志向需要养护,所以养志很重要。要养好志就要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就是,刚萌生的志向还很微弱,需要细心地呵护它,而不是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志向的成长需要给予它适合的生长环境和养分,而不是夺取它成长的条件。在志向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欣赏和鼓励,使它蓬勃,而不是惩罚和打击,使之萎缩。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顺应了春季的向上生长之气,这就是养护生长之道。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如果养生做的不好,生命之气不能得以生发,那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背逆了春天的生长之气,五脏之中肝气的生发之气也会相应受到伤害,由此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变(寒变者,夏日得病之总名),如果这样,供奉继续成长的能量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了。
所以,春气的调神就是指“养生”。具体说来,这个养生,包括呵护生机、养护生气、鼓舞生长这三个方面的含义。特别要注意的是,养生不是养身,养身是调理色身,和养生侧重点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生命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同时,在宇宙间也流转着新的希望。
这段说的是:
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使得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