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式孤独”
“老李,我加你微信,记得给我第一条朋友圈点赞哦。”
“王总,您要的出差名单已经发您微信了。”
“老爸,晚上再跟你聊微信吧,我在上班,先挂了”
“小马,上次帮我带东西的钱转你微信了哈”
不知不觉间微信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随着人际关系的“微信化”,很多人也表示越来越孤独,
溯其初衷,是想拉近人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殊不知如今正有一群人承受着“微信式的孤独”,带来的抽经剥茧般的撕痛。
起初的朋友圈是用来发表心情的,是真正的“朋友圈”,现在全都是微商,店面宣传,产品介绍广告。
还有一群整天愤世嫉俗的“大为青年”薶世不公的发表一些负面的情绪,自己还自认为是悲春伤秋到文学小青年的圈子。
现实就是生活没有林黛玉,只有郑屠夫,在你自爱自怜地感叹被生活强奸的时候,别人能做到只能是拉黑!关闭朋友圈,保智障。
“微信式孤独”我喜欢发一些美食的照片,或者僻静的小店,没有高雅的文词,也没有低俗的冷嘲热讽。
只是最近我发现,从朋友圈的允许朋友查看全部改到半年,再到现在的三天可见。
变得已经不再是我的心情跟处境,之前以为校友在评论里谈到朋友圈权限的时候,大谈阔轮的说“陌生人还有看十条朋友圈的权限呢,更何况是里表里的朋友了”。
说实话,我很感触这位校友的直接和世观,反过来想,为什么要让陌生人看十条呢,关闭不让他看不就行了嘛。
如此杠精的性子真适合做键盘侠,不过我没有他们的文词和才华,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
现在很多人了解一个人,都习惯性的翻他的朋友圈,在乎的时候甚至你打错的一个特殊符号,都恨不得百度下来记在小本本上。
也有一种存在就是,陌陌无闻的孤独,每天微信消息只有腾讯新闻和十一点零九分准时的微信运动。
“微信式孤独”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活生生的扼杀了很多闲散时间,我们不再是那个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刷朋友圈给好友点赞,而是醒了之后翻个身随便的划拉。
以前都是从头点赞到结尾,现在刷完半个小时都不知道看了些什么,某某午夜在外宿醉,那个又半夜失眠,
那些真正晚上加班到凌晨,熬夜到天明的人是不会发朋友圈的,因为不想领导看到觉得矫情,同事觉得显摆,家人看到担心。
所以慢慢的这些人就淡出了大家的视线,成了别人眼里的“挣大钱的人”
偶尔休息想找朋友出去放松一下,才发现自己的列表里除了推文就是广告。
慢慢地就有了一个人的马路,一个人的街道,一个人的马卡龙,一个人的香飘飘,一个人的电影票,一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