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人生格局——入世与红尘
宝钗的人生格局不在于出世,她是入世的。
很多人一听到入世,自然而然就多了几分反感。似乎人生天地间,就应该视名利为浮云。总是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修远。
面对名利大家似乎觉得应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者应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似乎穷才是品格高贵的象征。
真的是这样吗?
《红楼梦》里就有一个人一定不同意。
那就是刘姥姥。
当刘姥姥看着女婿狗儿因为家里无钱过冬的时候,一定不会想着我没钱我骄傲,我为自己打call。
当刘姥姥为着想要贾家施舍自己几两银子,老着脸和比自己矮两辈的王熙凤要钱的时候,一定不会想着我要视名利为浮云。
当刘姥姥为着还二十两的人情,甘心故意出丑作怪引得大观园各色人等哄笑的时候,一定不会想着,我出世,我视名利如浮云。
她一定想着钱这王八蛋真是好东西,这就应该要多少有多少。
荣国府的琏二爷会感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是有点缺钱的和开始缺钱的。
那有人说了,宝钗不一样啊!宝钗第一她是闺阁少女,第二她家里不缺钱啊!
其实不然。
曹公写书的目的本身就是让世人看看,有多少女人比男人强。
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因为闺阁少女比男子见识眼界能力强的比比皆是,我们看《红楼梦》如果一味用闺阁少女只应该不知世事是不通的。
宝钗和薛蟠一起进京的时候,书中已经明确说了,老父丧去,长兄薛蟠是个实打实纨绔败家子,当然不能体贴母亲,连家业都守不住。
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宝钗自己对家里的败落也并不讳言。
但是宝钗的入世,并不是完全世俗,泯灭良心不择手段的往上走。
在探春理家的时候,她有过这样的言语: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什么意思呢?
宝钗继续解释了。
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君子爱财,不但要取之有道,中间还要让参与的人都能得利。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踩着别人的头去获得自己利益。
此时的贾府,依然是有收益的。虽然经济状况走下坡路,但是假如主子阶级节省一点,人情往来和族中无用重复开支,外面的体面和内里的物质生活依然不会太差。
因此宝钗主张,不要一味剥削底层劳动力的收益,要让她们的劳动能得到相应的利益,才能更多的激发她们的劳动积极性。
我们看到,她屡屡劝宝玉读书,劝他往经济学问(进仕)的方向走,却并不是说宝玉你一定要考科举,一定要做官。
她想得是,宝玉你本来是个聪明人,如果用心在一个地方,自然能成大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事忙,做个富贵闲人是对这个社会无用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做个大观园入世人的统计表。
宝钗自然是入世的,那么与她齐名的黛玉呢?
黛玉也是入世的。否则你听不到她是如何因为探春的努力而去夸探春,同时她也会替贾府操心经济问题。
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元春呢?入宫了的妃子,红尘早就染在身,非入世不可。
迎春呢?迎春的手中除了棋谱就是《太上感应篇》,似乎是出世的,结局我就不说了。
探春,三丫头不必说了,必须是入世的。这个丫头深得我心,这里就不夸她了。
惜春,惜春并不是天生就要出家,存着出世之心。但是她是最早用一颗冷眼去看贾府以及贾府诸人。她的理论是我不管你们,我只得我自己的结果。你们喜欢吗?
王熙凤,王熙凤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一方面她确实尽心尽力为着家族好的,一方面她秉承犯我利益者虽远必诛的理念。入世得不得了。
贾宝玉,贾宝玉的前半生正是贾府中最享受荣华富贵者,虽然这荣华富贵他享受得纯洁,可谓最入世的人了。虽然我们明确知道,后来他是出家出世了的,但是我也明确知道林黛玉身死后,他也尚有留恋之处,还是和宝钗结为相敬如宾的夫妻。后来人情冷暖都试过,才把尘世看透。他入世之时,并不是主动选择,出家之后是不是就真的大彻大悟呢?
至于贾家其他各色人等,大约也就不必多说了。
因此入世的人并不卑微,出世的也未必高尚。不过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已。
5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