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2024-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冷暖已自知

今天读了,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其实以前一直有个误区。避免伤害,有的时候只是逃避,或者有的时候还会是以暴制暴。

其实今天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知道了如果说冲突的双方都能充分地表达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能得到对方的理解,那么就会达成有效沟通,至少他们可以求同存异。做到和而不同,使用强制力避免伤害,其实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是出于防卫的目的。

让我想起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时候,当我们情绪上来时,我们会使用武力对待孩子,其实那不是教育,实际上是惩罚。例如,我们打孩子的屁股,或者用严厉的言辞,那都是在惩罚孩子,而不是说在教育孩子,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哦,原来我这样做会导致挨打,下次可能孩子会出于屈服而不选择这样做,但是他内心并没有心悦诚服,他只是身体有了记忆。哦,我不能这样做,我这样做了会挨打。

当我们一次次的用这种模式时,只会让孩子和我们之间更疏离,更疏远,也会有让孩子越来越冷漠的危险。其实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找到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方法。也就是在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通过一次次的询问深挖,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其实这也就是在更多的方式中,我们不能给直接给对方方法或替对方做决定,而是让对方自己提出来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例如。去另外一间教室。如果当时不想学习的时候,去另外一间教室,或者说孩子自己觉得这件事做错了,或者是当时接受不了,可以自己选择一种方法,例如读书或者是写字。这是孩子自己提出的,自己愿意的,也是互相沟通的结果。

惩罚的类型,其实体罚是最常见的,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打屁股。但是对惩罚的恐惧会让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的爱。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虽然体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体罚孩子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孩子可能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事,但这不也是给孩子同时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吗?那就是以暴制暴,用暴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我们给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那同样的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就是暴力。那么,将来在她长大成人,成为父母之后,他会使用的,也就会是暴力。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就会成为非暴力沟通高手,也就是成为有效沟通的高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