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彭小六私密群日更计划

像心理学家罗杰斯一样,敢于质疑,蹚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7-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悦己YUN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灵魂、有思想,可以自由选择与支配自己的行为,活出意愿的人生。

最近,提到武志红,不可谓不火。新书《巨婴国》大热,与李雪和北大徐凯文的学术探讨“父母是否罪魁祸首?”引发心理学热潮。开始格外了一下,读着微博上的思考,逐渐认可了他的专业。

他的文章《科学主义还是现象学?——罗杰斯的矛盾》,更是受益匪浅。乍看上去,学术性与专业性特别强,没有个意志力是不可能读下这篇长文的。恰巧今天求知欲超强,一口气读了三遍。

感谢他的深入探讨,让我有机会重新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精髓,纠正了以往十几年的主观偏颇。“以人为本”的真正意思是:人如何根据自身做选择。是来访者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治疗者以来访者为中心。

从一开始接触心理学,就深感“实验心理学”好呆板,学的越多,越消磨对心理学的兴趣,实在不喜欢以科学循证为依据的学术研究。后来进入医院,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专注于实务的工作。医院,事事以客观指标为重的地方,更不容许主观臆断,要不然就是拿人性命开玩笑。“科学的”研究与案例汇报必不可少。

随着咨询与治疗的深入,不可避免出现与大师一样的困惑。

“我既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从多年来”执业于这一令人兴奋的、充满回报的活动中获得了很多体验;我又是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心理治疗的真谛。由于这种双重身份,我日益意识到两个角色间的鸿沟。我的心理治疗工作做的愈好,如在治疗过程中那些最精彩的时刻,就愈加忘我;而我的研究工作愈好,愈是‘赢头脑’,愈是科学,作为科学家的严格的客观性和作为治疗家的近乎神秘的主观性之间的距离就愈叫我坐立不安。

纵然有千百疑惑,却深埋的心底,不敢表达出来,不敢直面反驳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价值观。而大师就是大师,敢于把疑惑表达出来,勇用于为疑惑找出口,有魄力选择站在自己认为合理的事情上。敢于为学术据理力争。

历史永远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现象学、存在主义为罗杰斯开启了一扇窗,照亮了他心理学研究的迷茫路途,真是“拨开乌云见明月”呢。逐渐从客观严格的科学研究转向主观经验性。

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人有选择自由的能力的落脚点,那就是“是其所真是”,成为自己原本该有的真实样子。用一个存在主义的概念来表示,就是“being”(是)。罗杰斯认为,你只有拥有专属于你的being的时候,你才有选择的自由。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做到心理的现实,成为真实的自己,活生生的自己?

与我们一样,罗杰斯开始学习,阅读、交流、探讨、争论。

从奥托•兰克那里学到,治疗应以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以传递某种方法为中心,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从马丁•布伯那里获取了“我与你”、“我与它”的关系治疗,只有在“我与你”的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本自我才可能映现,相互碰触,实现治疗;从克尔凯廓尔那里体验到几乎没有任何距离的真实,开始直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任何体验,真实地表达自己。

如此,在质疑后,在学习后。为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系,让来访者遇见真正的自我,他最终归纳了三个条件: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真诚。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疗法。在上世纪50年代,引领了一股新的心理学潮流。

假如看不懂我以上的描述,可以看一下我手绘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精髓。

原创

其实,可以看出来,罗杰斯自己得经历更是验证了自己的理论。敢于直面自己实实在在的感觉,从不避讳。不被现实舒服,如此,才找到真是的自己。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自己,才可以自由选择心理学道路,成就伟大的目标。

学习了一招,我认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有用,可以也敢以纳入自己的个体心理学体系。我的体系涵盖预防与治疗,罗杰斯的方法可纳入治疗的范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