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与宋人的气节

2020-02-29  本文已影响0人  宛陵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很简单,也很容易背诵,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过。这首诗咏项羽,引导的是一种非常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知道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北宋的前面是五代。五代是个乱世,礼崩乐坏,人们的耻辱感什么的全都丧失了。《中庸》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但是五代的人们可不是这样。子杀父,臣杀君,各种破事,非常不堪,人们在战乱中,朝夕所想旨在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如何生存下去,根本没有什么耻辱感。像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侍奉过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自称“长乐老”,铁打的冯道,流水的皇帝,谁来当皇帝,他都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的位子。当时的人们对他是非常推崇的。但是北宋建国之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士大夫们就觉得需要正一正士人的脊梁了,像冯道这样的人自然不能以正面的评价出现了。所以欧阳修写《新五代史》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也骂他奸臣。就是这些人的引导下,北宋的士人精神上的支柱才立了起来。

李清照是谁?他父亲是苏轼的学生,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这一脉下来,基本上价值观都是一样的。她的父亲与父亲结交的老师、朋友们都是这样的人,所以李清照也有这种知耻的精神。她写这首诗也是在赞颂项羽知耻的精神。《史记·项羽本纪》描写项羽临终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项羽当时仍有退路的,并不是非死不可。乌江亭长把船划过来劝他回江东准备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当年我欲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往西征战,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回去,总是江东的父老乡亲们怜惜我让我做大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就算他们什么都不说,我内心难道不愧疚吗?”于是项羽选择了死亡。这就是一个英雄最后的尊严,在北宋士人的心里面,项羽虽然败得一塌糊涂,但是项羽的精神仍然是活着的,是能够激励他们的,是值得他们赞颂的。这一脉人的精神沿袭到南宋末年,那就是崖山海战之后,十万蹈海殉国的军民。他们的死,使得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灭亡时最轰轰烈烈的一个朝代,也是最让人肃然起敬的一个朝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