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斗百草·养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我无法表达我所看到的春天,而春天马上就要溜走了。还好这一阵儿总是巧遇写春天的好词。前两天看到的王国维的两首《玉楼春》富含哲理,而这首宋代晏殊的《破阵子·春景》则十分欢快、明媚。
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祭土地神的日子(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我发现读古文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加深了我对农历各个节气的理解以及随着这个节气而来的各种植物和天气变化。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一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寥寥几笔就写尽春天的美景,宛如一副精彩的暮春画卷。
我最喜欢的这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原是某行App我的三月账单的一句文案,也是吸引我注意这首词的关键。你说连这都做的这么文艺,我还能不学习吗?
下片写人,在采桑的路上巧遇巧笑着的东邻女伴。且看这位少女为何这么高兴吧?原来她原以为只是昨晚做了个春宵好梦,没想到是今天斗草赢得胜利的预兆啊!双颊不由得浮现出了笑意。
看着这动静相宜的春景,看着这玲珑剔透、活泼可爱的东邻少女,我都开心起来了呢!
再说说斗草游戏吧,原来我们小时候玩的这幼稚玩意儿是有来历的啊!据说它是由采草药衍生而来的,流行于南方江南地区和北方中原地区。斗草又叫斗百草,在唐代已经发展成为“武斗”和“文斗”,宋代斗草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斗”就是比试草径的韧性,方法是草径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断者输。我小时候玩的就是这种,我们特别爱用大人们捆扎秧把子的扎秧草,因为这种草韧劲很强。
原始的插秧方法是农民伯伯先把培育好的秧苗捆扎成束,再一束束的扔向稻田,扔的有远有近,再去一排排的插好。扎秧草很细,尖尖的,葱绿色。
“文斗”就是大量采摘花草,比试时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花草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文斗”要是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查阅资料得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也有记载。香菱和几个丫头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
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豆官说她有姐妹花,香菱说她有夫妻蕙。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引得宝玉也来凑热闹。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文斗”啊!
古诗词中蚕、桑是用的比较多的意象,不是在采桑就是在去采桑的路上。而且先秦孟子弟子录的《寡人之于国也》中也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意思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以后就可以穿丝绸衣服了。
那为什么古人会想到养蚕呢?我看到了一种比较完美的解释,是说因为蚕的生命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到虫到蛹(茧)再到蛾,可以飞天,具有某种宗教意味。因为通天,达到天人合一,是人们最想要的。
据说有很多出土的青铜器外面包裹的都有丝绸,还有三星堆那棵被称为神树的扶桑,以及新石器时代的瓮棺葬(主要埋葬幼儿和少年)仿佛就是一个茧,而且在底部会钻有小孔,这样灵魂就可以升天了。
还有我们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的蚕形首饰,某个器物上的蚕形花纹,这一切是不是都在模仿、崇拜蚕呢?所以种桑树、养蚕,蚕吐丝,做成丝绸衣服,穿在身上,就是一种圆满啊。
备注:
古诗词学习系列,主要参考百度百科、古诗文网和我看过的综艺。若有理解错误之处,欢迎各路大侠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