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iScience科普杂文健康&养生

如何在餐桌上吃出科学气质?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14人  A大东同学

在这个讲究饮食健康的年代里,小伙伴们是否已经对大鱼大肉失去了兴趣,是否会有很多小伙伴的七大姑八大姨问你,这个能吃吗?这个健康吗?那么,作为热爱健康的我们,如何在餐桌上吃出科学气质呢?今天我们就为作为吃货的我们发一波福利。

一、吃惯了大鱼大肉,果蔬、豆类和坚果作为调剂当然必不可少。

 这些物质中富含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类黄酮等多种抗氧化物质,然而大家也都知道这些物质很娇气,所以需要与其他物质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最好食用天然食物,而不是爷爷奶奶手中的保健品。

营养成品对比表:

绿叶蔬菜和橙黄色叶蔬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紫米、黑米、红豆、黑豆、葡萄、蓝莓: 花青素

山楂、大枣、茄子、柑橘、芦笋和绿叶菜: 类黄酮

坚果和粗粮: 维生素E

二、春节聚会和家庭用餐,少不了的一件饮品就是饮料,那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选择果汁饮料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果汁饮料呢?我们想要购买合适的果汁饮料,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它是果汁饮料还是果味饮料,果味饮料只是水、糖和食品添加剂组成的,其中的果味主要来自于香精。

而在选择果汁饮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配料表中果汁的含量,主要有三个档次,第一档是100%果汁,营养价值相对较高,但与水果相比损失了大量的VC和膳食纤维,其它营养素比如β-胡萝卜素、类黄酮等植物化学物还是存在的,但价格也相对贵些。比如葡萄汁、橘子汁、梨汁。

第二类是40%-60%,虽然营养价值不及100%纯果汁,但是因为有的水果比如山楂、酸枣等在榨汁后,纯的果汁非常的酸,如果不加稀释是无法喝的,所以必须要加水进行还原,因此营养价值低于原果汁。但山楂、酸枣本身的营养价值就很高,就算被水稀释后,它里面的营养损失也不大,比如VC、果胶和类黄酮等。

最后一类就是10%的果汁,这是超市货架上最多的产品,但是如果每天喝一杯及其以上,就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而且容易患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

三、虽然说大鱼大肉已经吃了很多了,但作为食肉动物的我,还是要跟大家分享如何选择肉类?

一味吃素会造成人体营养素缺乏,但过量吃肉则会导致能量偏多、饱和脂肪偏多、血脂偏多、胆固醇偏多,所以,吃肉要控制在合适的数量范围内。

肉的种类丰富,如果把肉简单分成没有腿的鱼肉、两条腿的禽肉、四条腿的畜肉的话,建议人们选择摄入肉的顺序为:没有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即第一梯队是鱼、虾、蟹,第二梯队是去了皮的鸡、鸭、鹅,第三梯队是牛、羊、猪。可以多食用第一、第二梯队的肉类,但也要注意多种肉类交替食用,“红白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只吃鱼虾和鸡鸭,会导致缺少血红素铁。

吃鱼常吃深海鱼,但是谨慎食用鱿鱼。

大家吃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深海鱼中含有较为丰富的ω-3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降低炎性反应,甚至有助于防治老年痴呆。一般情况下人们吃的植物油都含有ω-6脂肪酸,它对于控制血脂、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都不如ω-3脂肪酸好。ω-3脂肪酸存在于深海鱼中,所以深海鱼比淡水鱼更有助于控制血脂。鱿鱼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慎食。当然,鱿鱼中也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元素,对骨骼发育有益,还可预防贫血,同时含有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偶尔吃一次,对身体是益处大于危害的。

那么就让我们在餐桌上吃出健康,科学膳食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