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三个关键词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初心使命,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树人的过程中,德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是“五育”之首,起到方向性、关键性作用。探寻合适的德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主动、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多年德育工作中认真探索,总结了励志和践行、尊重和要求、幽默和有趣3组关键词,现与大家探讨。
励志和践行。德育首先要育学生的志向,因为人无志不立。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周恩来幼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理想指引方向,信念产生动力。小学生自小立大志,长大后才会更有奋进的动力和目标。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希望和憧憬,老师要不断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丰盈知识、增强本领、涵养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始终保持一种目标远大、脚踏实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孩子明确志向后,还要告诉他们,光有志向,没有规划和行动,志向就无法实现,结果是空想一场。所以,老师要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从小要立下远大志向,还要有清晰的规划和步骤,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才能一步一步靠近目标,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学生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帮助孩子鼓起勇气,不断为他们加油鼓劲,要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因为信念坚定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志向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及时总结目标达成情况,梳理问题出在哪儿,再确立新的小目标,继续努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生就能扎实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尊重和要求。教育中,老师对学生应当既有尊重,又有要求。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学生是为师的前提,它又是相互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具有独立人格和性格特点。老师要善于俯下身子,真挚而亲切地接触他们,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建立亦师亦友的伙伴关系,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老师率先垂范,当好学生的大先生、大朋友,营造和谐的关系。在升旗仪式、班队会、思政课、研学旅行及课堂中,在和学生谈心、交流、表扬、激励、反馈时,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治教育、课程教育等,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在他们立德、学习、成长的意识和行动中逐步形成“需要”“应当”“必须”“严格”“规范”等清晰的概念,理清自己应担当的使命和责任。在理想、志向的照耀下,在老师的帮助和监督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用规范和志向对标自己,要一日三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拼搏进取,奔着自己的理想砥砺前行。只有尊重和友好,但是不对学生提出具体切实的要求,就难以培养他们对学校、集体、家庭、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难以落实。没有情感基础的硬性要求,极易浇灭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反感、抵触老师,从而产生厌学厌师情绪。所以,老师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促使学生拾级而上、不断进步。
幽默和有趣。老师在教学内容及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学语言、启发诱导、案例故事等方面要富有趣味。有趣是一件重要的事儿,是课堂教学的活力、魅力所在,有趣的东西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没有趣味,课堂就变得枯燥,没有吸引力。所以,老师要寓教于乐,化枯燥为有趣。小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蕴含着智慧,老师要善于发掘与呵护,把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幽默与智慧及时灵活地应用在课堂上,共享德育的精彩,让德育充满快乐和幸福。要营造温馨的教学环境,老师不必高高在上,也可以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学生不必正襟危坐,怯怯生生,也可以轻松自在、惬意洒脱。师生在谈笑风生中探寻未知,享受学习的乐趣,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含哺而熙”“咏而归”,和老师戏谑一下,也是课堂的别样色彩和淳朴韵味。老师还要把自己打磨成一块儿“磁石”,以自己丰富有趣的生活、工作、人格、学识、语言、阅历、见解吸引学生。在老师的影响和浸润下,在和谐、幽默、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思想观点、具体要求,快乐学习、主动成长,老师也可以近距离感知学生内心深处的灵光、情感,师生关系愈加融洽。
小学阶段是孩子德行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抓住学生立志的总开关,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