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思简友广场

寻找内心的真实

2020-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打盹的清风

日前看了一个故事讲的是2008年一位研究朝鲜战争的中国作家,应邀到美国访问。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当年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麦.卡拉汉。在这位老兵清晰的记忆和叙述中:1952年他们连队在经过了艰苦惨烈的拉锯战后,终于冲上了焦土一片的上甘岭某一高地。环顾四周,阵地上除了三十多具敌方尸体,竟然还有一名看上去发育没成熟的中国士兵,这个士兵手无寸,铁浑身发抖靠着半截烧焦的树干,好像身负重伤,但两眼又充满了仇恨和恐惧,同时口中不停发出“哇啦哇啦”的怪叫声。那吼叫声似乎是被俘虏前绝望的呐喊,可我们都不懂汉语,不清楚他到底在讲什么。直到我们看到他背后的步话机时,大家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为时已晚,刹那间炮弹像密集的冰雹倾泻而下,瞬时我的一百多名战友身首异处,包括那名中国士兵。战斗结束后,我方在清理战场时,只发现了三人存活——一人双腿和右臂被炸残,另一人双耳双眼被炸的完全失聪,只有我最幸运,只被炸掉了一整条右腿....

中国作家听到这里对美国老兵说:“卡拉汉先生,你说那位中国士兵叽里咕噜在说什么听不懂,现在我可以翻译给你听,他在说:....我是851,我是王成,我是王成,我已经被包围,无法突围,亲爱的首长,同志们,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你是怎么知道的?”卡拉汉带着讶异的眼神问道。“不仅我知道,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于是这位作家给在场的美方人员详细讲述了“英雄儿女”原型的故事。卡拉汉默默的听着,凝重的表情仿佛又回到了遥远而痛苦的战争岁月。冗长的寂静后 ,卡拉汉终于竖起大拇指:“几十年了我一直在误解,原来他也是位勇敢的士兵”。此刻在场的中美双方人员都已眼睛湿润。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也禁不住的泪眼朦胧,一个普通的士兵用生命的最后嘶吼为国献身。我不清楚这需要多么高大上的勇气和精神,或许我这辈子都无法体会和登临这样的境界。可出生于70后的我清楚知道,以前也看过多遍的电影《英雄儿女》 虽然也有感动过,但那感动只是浮光掠影,从来没有如此这般的激动和震颤.难道是自己人老多情?

思忖良久,觉得个中缘由应该是我们从敌人的眼中(回忆)看到了一个更贴近真实的王成,他瘦小,灰头土脸,同样面对死亡也非常恐惧,但作为一名士兵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凸显了他的责任和担当。因为这是真实的历史片段,它摒弃了为政治宣传目的一贯使用的光辉形象和无限夸大,源于真实,所以感人肺腑,让人流泪。

入夜,又重新看了一遍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之王》,看着看着又经不住感慨泪流。这部影片1999年在香港上映 ,我是隔年才通过盗版VCD看了全剧,说实话那会儿除了哈哈大笑之外也没感觉到特别之处。但在之后人生的不同阶段又陆续看了多遍,总觉得常看常新,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从最初的开怀愉乐,到之后的压抑难受,再到如今的泪流。仿佛忽然明白了——这部影片契合了一个人人生的命运和历程,主人公尹天仇的坚持执着不正是我们年青时敢于拥有的性格吗?他的真实真诚也是我们理想和期望的生活状态。但现实生活如同狂风暴雨把执着的心和烂漫的理想吹得遍地哀鸿。心酸和艰辛的场景,是那样的具象,仿佛就是生活中的自己,在忍辱负重中求存在,在步履蹒跚中阿谀。一个人唯有在叙说自己时才会表现的如此真实真诚,入木三分,是尹天仇?是周星驰?还是自己乎???

现在很多男女都会在手腕上戴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祈福和安心的意味(我也是),这手串停留在装饰和信仰之间,或左或右,是怎样的焦虑和不安让我们有此行径?手串真的有助于平静吗?我们内心真的与这看似仅是装饰品的物什有这样的关系?或者说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复归?面对一长串的提问我没有答案,沉默或许是我埋藏困惑的最佳方式。

我读高中的儿子看了这篇文章后,问我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对讲了一段话:每个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但人在旅途中活的真实、纯粹、坦然应该是人生的至美境界。生命就像一个圆,周而复始,走向结束,但也接近了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