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林黛玉在她的柳絮词《唐多令》中,凄婉地写道:“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
林黛玉最后并没有嫁给贾宝玉就死了,为何在她的柳絮词里却出现“嫁”字?可见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确实有人要娶她,让她出嫁,而这个人却不是贾宝玉。
所以黛玉的惨死,应该不会如高鹗续书中写的,是被宝钗和宝玉的婚事气得生病,泪尽而死,而是为了逃避所嫁非人而死。
并且她在《葬花吟》中特意强调“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说明黛玉是生是死,她是有选择权的,她最后选择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说明她为保清白,被逼自尽而死。
黛玉用生命捍卫了她和宝玉纯净的知己之情,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她死后,却留下两个很棘手的问题:
一、黛玉死后,贾家如何向聘嫁她的权贵交代。
《唐多令》中,“嫁与东风”,“东风”在古代诗词中,多指“好的时机和事务”,比如“东风不择木,君栖需良枝”,“东风元自好,只怕催花老”等,都是此意。
黛玉“嫁与东风”,说明聘嫁她的,一定是能给贾家带来富贵或利好的人家,这样的人家,一定是贾家惹不起的人物。
贾家本来想用黛玉为贾家攀附一个靠山,但黛玉却自尽死了,贾家如何向权贵交待?
二、黛玉死后,宝钗就有资格嫁给宝玉吗?
因为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争斗,给很多读者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宝钗和黛玉的身份是平级的,都是贵族女子,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薛宝钗的父亲紫薇舍人薛公,甲戌本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说明宝钗的父亲,虽也领着一个官衔,属于皇商,但薛家最本质的还是商人。
明清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换句话说,以宝钗的身份,是配不上堂堂国公府的门第的。
所以,即便黛玉死后,横亘在宝钗和宝玉间的障碍并未消失。
那么,宝钗最后是怎么嫁给宝玉的?黛玉死后,难道贾家人从上到下,就都摒弃了门第之见,接受了宝钗作宝玉嫡妻?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先不说贾母同不同意,单是贾政这关就过不了。
看贾政给贾珠选的媳妇李纨,那是国子监祭酒李守忠的女儿,国子监祭酒,教育系统的长官,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说明贾政更愿意让儿子们走科举之路,而绝非单纯有钱的皇商之家。
再者,古代男女之所以重视门第,是因为女方的出身和门第,对男方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宝玉如果娶了宝钗,等于是自降身份,这是贾家人所不愿看到的。
那么,黛玉死后,宝钗是如何跨越这两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顺利嫁入贾家的?笔者认为,在第77回,宝钗一句看似玩笑的话里,藏着黛玉死后,还被薛、贾两家吃干抹净的可悲下场。
一、黛玉犹如人参:死后更值钱,被分作两三段。
黛玉自从吃饭时就开始吃药,吃的是什么药呢——人参养荣丸。
人参这味药,在《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秦可卿和贾瑞病入膏肓时,都需要吃人参。
人参从中医药理上来说,是给濒临死亡的人,用来吊气用的。
《红楼梦》开头,冷子兴说贾家的状态是——“这荣国两门也都消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说明贾家宁荣两门也犹如人一样,濒临死亡,正该用人参吊气,因此黛玉这个吃“人参养荣丸”的被接来了荣国府。
也就是说,黛玉就是一棵人参,一棵为处于末世的贾家吊气的人参。
而人参这种药材,在她活着时,它的花是极美的,摄人心魄,这种美,能为贾家攀附权贵,换取富贵。
但这却并非是人参药效和价值最大的时候,人参最值钱的时间恰恰是——它死了,离开泥土后,她的根茎才是最值钱的。
第77回,王夫人需要配药,却找不到人参,无奈只得出钱购买,“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
俗话说,黄金有价参无价,王夫人不管多少价钱,都要买好的人参,而商家出身的宝钗却告诉说:“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有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作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
宝钗说外头卖的人参,没有好的,但她却对王夫人说:“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了伙计过去,和参行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
宝钗这个说法是很矛盾的,首先说商行里根本就没有好的,如果有一支好的,那是偶然现象,宝钗如何敢不经询问,就要薛蟠去商行里找一支未作的好参来呢?
前面说了,黛玉就是一棵货真价值的人参,外面没有好的人参,宝钗就把黛玉这棵人参拿出来充数了,黛玉恰恰是一支好的未作的好参,卖给权贵,未贾家谋富贵。
从《葬花吟》看,黛玉没等嫁过去,就自尽——死了,作为始作俑者,宝钗怎么弥补黛玉死亡造成的亏空呢?当然是入商行的人一样,将黛玉这棵人参“截作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她是怎么截的呢?
二、黛玉移花接木给宝琴:替潇湘妃子出嫁给权贵。
黛玉死后,宝钗真的把黛玉截作了两三截,为她所用。
这第一截,笔者认为宝钗把黛玉和宝琴移花接木在一起。
前面说过,黛玉生前极有可能是被嫁给了一个贾家得罪不起的人物,而黛玉死了,贾家怎么向权贵交代?
黛玉作为一个被卖给权贵的人,最好的资本就是才貌双全。如今黛玉死了,黛玉的美貌他们得不到了,不过大观园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美人。
并且如果你读书仔细的话会发现,就在大观园里,还真有一个人美貌与黛玉不相上下,甚至超越了黛玉,这个人就是——薛宝琴。
宝琴刚进荣国府,一向精明的探春对她的评价是:“据我看,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宝琴)……”
宝琴有堪比黛玉的美貌,但却没有黛玉的才,黛玉是堪称“柳絮才”的人,她留下了很多情真意切,又堪称奇绝的诗,而这些诗就能移花接木给宝琴,让她顶替黛玉嫁入权贵。堵住权贵的责难之口。
三、宝钗李代桃僵:顶替黛玉嫁给宝玉。
前面说过,以宝钗的根基,是无法入了贾政的眼,作宝玉嫡妻的,但是黛玉的根基却不低。
所以黛玉死后,宝钗极有可能李代桃僵,顶替黛玉的名义嫁给宝玉。
宝钗顶替黛玉嫁给宝玉,那宝钗抛弃的薛家小姐身份怎么办?答案是让真正的黛玉以宝钗的身份下葬。等于是在名义上互换生死。这种说法可能吗?
笔者认为,原著中的种种细节显示,宝钗在黛玉死后,就是李代桃僵,两人互换了生死。
从宝钗和黛玉互换生死这个意义上看宝钗、黛玉的判词为啥合二为一,顺理成章: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四句判词,第一句是薛,第二句是林,到第三句是却变成林,第四句变成了薛,啥意思,薛、林两人在80回后互换了身份,所以判词才是这样交错。
并且看后面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真正的意思应该是,林黛玉挂在林中——自缢而亡,而埋进土里的却是金簪——薛宝钗。
如果说仅将判词作为证据难以服众的话,我们再看《红楼梦》里一对双双殉情的年轻恋人张金哥儿和守备公子。
“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礼……”
在王熙凤和老尼姑的斡旋下,金哥和守备儿子的婚事已经退了,但金哥本人却有情有义“一条绳索悄悄地自缢了……”
这个金哥和守备之子的爱情,显然就在说黛玉和宝玉,但这里的金哥是财主的女儿,且叫“金哥”,“金”本身就是宝钗的代称,如何变成黛玉呢?其实张金哥的故事正是向读者传达80回后的情节:黛玉和宝钗互换了身份,黛玉被以宝钗的名义,嫁给如李衙内一样的权贵,变成了张金哥。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