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散文||古都迟桂花
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海滨散文||古都迟桂花
久居十三朝古都西安,早已经习惯了中秋赏月寻桂花。然而今年的古都,天气有些出奇地怪,心心念念的桂花,在中秋时节,迟迟未开。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香远益清可绝尘,堪称一绝。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这是对桂花的较早记载,说明当时招摇山一带桂花分布较多,也证明了桂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自然生长历史。
桂花颜色多为黄色、白色、红色,其中黄色的桂花尤为常见。在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高雅的颜色,而“桂”字在古代也有“尊贵”“高贵”之意,所以桂花寓意着高贵、典雅。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中赞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将桂花视为美好的象征,高度赞扬了桂花的美。
桂花除了具有美化和观赏的作用,还具有医用价值,在唐代的药学著作《唐本草》中最早收录了桂花作为药用的记载,言其皮“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明代的药学著作《本草汇言》中载有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记载了桂花的药用功效及外用法。
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说的农历八月十五明月高悬,露水悄然打湿了桂花。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遍地盛开的季节,但是今年物候现象有些异常,已经马上要农历九月了,桂花却还没一点儿要开的迹象。
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述了一种特定的场景,其中涉及到山寺、月亮、桂子以及郡亭、潮涌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山寺月中寻桂子”——山寺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月亮则常代表纯洁和宁静。桂子则可能寓意着秋天或者禅意。结合起来,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禅宗文化的参悟和体验。
“郡亭枕上看潮头”——郡亭可能是文人雅士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潮涌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诗人通过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在月亮的照耀下,诗人到山寺中寻找桂子;同时,在郡亭的枕上,欣赏壮观的潮涌。诗句展示了美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生活情趣。诗人对于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喜爱显露无疑,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其中,“山寺月中寻桂子”可能蕴含着对禅宗文化的参悟,而“郡亭枕上看潮头”则传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闲适的意境。这种意境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诗句也展示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山寺和郡亭的描述,也表达了对禅宗文化和文人雅趣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华。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杰作之一,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世界。
秋分过后,秋老虎的余威仍在,天气依然炎热,还夹杂着一份潮湿,准确地讲,更像南方燠热的天气。日里夜里,盼望着桂花开,任凭你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
忽而想起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同样是杭州,“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鹤林玉露》)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竞豪奢”,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给南宋王朝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说明,《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网上消息说,杭州西湖景区的桂花在2024年9月18日那天开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也算是对国难日的一种祭奠吧?杭州城的“顶流”桂花何时大面积上线?9月27日,潮新闻记者收到了好消息——九溪景区第一波桂花开了。
“桂花味道好浓啊,闻到了没?”一走到九溪烟树,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清香,有游客边骑着车边跟感叹,“真香啊!”记者也在九溪烟树闻到了第一缕桂花香。一路循着香气前行,一棵桂花树开得满满当当,位置就在放有九溪烟树石碑的亭子旁,对比旁边几株含苞待放的格外“领先”格外“卷”。“九溪的桂花开了啊!”旁边一位游客喊了一声,不一会,桂花树旁就站满了人。大家都拿起手机和相机一顿“输出”。
如今,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十分迅捷的时代。有消息说,延迟退休的文件已经发布,就像这迟桂花一样。
今年的桂花相比往年,的确是迟开了。昨晚在华尔兹花园散步,院子里的桂花,还没有任何消息。心里默念着:杭州的桂花都开了,十三朝古都的桂花也该开了吧?
2024年9月28日清晨,我惊喜地发现:古都西安,今年迟迟未开的桂花,此刻总算开了!
满树星星点点的桂花,红胜火,黄赛金,白如玉,沁人心脾,香远益清,不禁让人回想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大意是说,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
此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颇得宋诗之风。“自是花中第一流”成为古往今来对桂花的至高赞美。
桂花如此受人称道,今年却姗姗来迟,为什么会延迟半个月之久?大概与桂花开放的条件有关。桂花开放条件:冷一冷,蒸一蒸。“冷一冷”一般是指桂花开放需要一定程度的降温天气。桂花通常在秋季开放,而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这种相对凉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桂花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能促使桂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为开花做好准备。“蒸一蒸”则是指在降温之前或之后,会有一些气温相对较高、湿度较大的时段,就如同“蒸”的感觉。这种温湿度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桂花积累养分和能量,促进花朵的绽放。
桂花通常在农历八月左右开放,这是基于桂花的生长习性和长期的自然规律。桂花的开放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一般来说,温度在 20℃左右,并且有一定的湿度、合适的昼夜温差等条件,有利于桂花的花芽分化和花朵绽放。
如果到了农历八月,桂花却没有按时开放,说明当时的气候出现了异常情况。可能是该年秋季气温过高、降水不足、昼夜温差过小等。比如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会抑制桂花的生长,使桂花的花蕾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正常苏醒开花。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就出现了桂花开花延迟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入秋后“秋老虎”天气持续,昼夜温差大,中午酷热,晚上较冷。
这样想来,古都的气候渐近于南方,今年的迟桂花开放,缘来如此!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书桌旁正弥漫着沁人肺腑的香气——那就是古都的迟桂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里化用元代王冕的诗句,来赞美古都的迟桂花,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迟到的美好,依然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