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幼儿园亲子阅读之《拔牙记》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登登一君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55天。


到了换牙的年纪,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第一次掉牙。在大人看来,掉牙是很平常的事情,就顺其自然,等着牙齿自然脱落就行了。可是对孩子来说,对付这颗松动的牙齿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烦恼。孩子的这些烦恼究竟只是哗众取宠、小题大做,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呢。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丹尼尔·克拉茨克,故事讲到在对付这颗要掉的牙齿时,孩子会上演精彩的内心戏。故事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作者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尽力去捕捉一颗要掉的牙齿带给了孩子怎样复杂的心理感受。

早餐时小男孩吹热可可时,发现牙齿松动了,故事中用一个直观的比喻,非常形象地再现了他此时的感受,“就像笆篱松了根木条”,“谁都可以钻进去”。

作者在接下来的很多细节中,都力图站在这个小男孩的视角上,去呼应他的内心感受。虽然故事中的文字很少,但是孩子的情绪感受在画面中被极好的表现了出来。

听到小男孩遇到了问题,爸爸妈妈都出场来帮助他,爸爸说可以使用细线或者去看牙医,此时小男孩脑补了一下看牙医的场景,从画面上惨绿的颜色,以及牙医那有点儿不怀好意的笑脸,还有小男孩复杂的神情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小男孩可不想去看牙医。

妈妈说小男孩可以耐心地等待,她画了一张示意图并标注出来,要等足足十天呢。这一连串的数字对小孩子来说,可是太考验他的耐心了。

爸爸妈妈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谈论了他的问题,可是爸爸妈妈的主意不仅没有让他感觉到安慰,反而增加了他的担心和焦急。这么一来,这颗松动的牙齿竟然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不立刻解决掉,很可能会把他拖进他不想要的局面里。

爸爸妈妈的主意不管用,他决定要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对于第一次掉牙的孩子来说,怎么对付这颗牙齿他完全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难度系数有多高,于是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他要设计一台精密的拔牙机器,从图画纸到制造出机器,这个过程就有点像普通人制造火箭一样。

对小孩子来说,绝对属于高科技。那张设计的图纸,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份简单的涂鸦,可是让我们试着从一个还不太会写字,可能连画图都都费劲的小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张图纸是不是已经算是高精尖的技术了呢。这个男孩可以说是费劲了九牛二虎的洪荒之力去设计这个拔牙装置,可是很不幸,这个装置关键时候还失灵了。

一筹莫展的小男孩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上了自己班上最自大的女孩,两个人互不相让地开始了吹泡泡比赛。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思,让他忽略了牙的问题,只顾用力地吹泡泡,在泡泡破了的一刹那,牙齿竟然不知不觉地掉了下来,这一刻他可能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生活中的戏剧性,他用尽全身力气想要去攻破的,看上去像是个坚实的堡垒,没想到竟然是用一堆泡沫堆积起来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戳破”了。

假如在读这本书时,我们有类似这个孩子这么折腾,简直是小题大做,太荒唐了,他为什么不好好听听,大人那些更实用的建议呢。

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类想法,那恰恰说明我们与孩子的视角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那么它也说明了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贯彻理解这样一个教育理念是非常困难的。理解孩子之所以难以做到,倒不是因为我们不接受、不认可,而是在无意识中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待一切,而我们竟然对自己的视角有问题毫无觉察,因为孩子时期的感受,于我们而言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即便是我们努力去靠近,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体谅孩子的,而只顾按照自己的尺度匆匆忙忙地催逼着孩子前进。

这或许就是在这本绘本中全程没有把妈妈的脸画出来的原因。在绘本中妈妈是站着面对小男孩的,因为身高和孩子有差距,所以妈妈只有半身留在画面里,类似这样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差异的创作手法,在其他的经典绘本中也出现过,在故事中那个特殊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并没有出现,只是出现了面对孩子的一种俯视和隔离的姿态。

这种姿态更容易让每个阅读绘本的孩子产生同感,每个妈妈的长相可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可能都有着这样的视角和姿态,当了解了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反差之后,希望我们能够明白对孩子,多一点儿理解,多一点儿尊重,多一点儿支持是多么重要。

这本绘本也是在提醒着成人,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少一些站在成人立场上自以为是的错误,少一些居高临下的评判和指手画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孩子其实是孤独的,他的感受,他的困境,都很少能够被准确呼应和共鸣。幸好在教育孩子时,当我们我盲区的时候,有绘本这个好帮手。

绘本作家以其独到的敏锐,细腻的感受力,尽力地站在了孩子的视角上,捕捉到了孩子内心的微妙变化,就像在这个故事中,从这个男孩严肃的神态和专注的神情,尤其是他伏案工作时的那种卖力,还有尝试失败的一筹莫展,都可以看出在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时,孩子面对成长的问题,总是被困在困惑的漩涡里努力挣扎,也可以看出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向前走,那么就让我们好好陪伴孩子读一读这本绘本吧!

在阅读时我们要留意孩子的反应和我们之间反应的差别,尽力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孩子那些看上去有点儿无稽的想法,因为小孩子的每句话都是无比真心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