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赏析
据实加工再升华,塑造英雄是女侠。
孝父忠君呈毅勇,驰骋疆场到天涯。
不慕富贵功名禄,返朴归真女儿家。
剪裁精巧重德品,重描敷彩一支花。
十年征战一笔过,历历入目孝爸妈。
回环曲折语言美,长长短短相交差。
多种辞格用得巧,铺排散对喻兴夸。
全诗可分六大节,情节连贯脉络清。
一节木兰心思重,展示出征之北景。
开篇就写叹息声,叹息不扰机杼声。
女子心中虽愁苦,愁绪盈盈气平静。
说明意中早有谱,忠君孝父可并行。
“何所、无所”重铺排,明说事件是点兵。
奇事都是逼出来,女扮男装替父征。
此时木兰刚出场,光亮耀眼藏威风。
第二部分写木兰,自备行装而出发。
东市西市又南北,买鞍买鞭又买马。
笔法互文重铺陈,说是各市细观察。
并非买马限东市,辔头鞍鞯鞭可夸。
不论东市与西市,精心选择取回家。
壮士出征不平凡,慎重认真成豪侠。
“旦辞暮宿”行千里,“不闻但闻”不牵挂。
虽有爷娘唤女声,直越黄河水哗哗。
行军一日千余里,黑山汗气结霜华。
胡骑迎战声啾啾,我亦马蹄声嗒嗒。
马革裹尸赴国难,此时有国没有家。
巾帼英雄呈勇武,前后映衬女儿花。
第三部分写木兰,转战沙场历艰险。
展示军旅之全部,建功立业而凯旋。
一带而过不简陋,心领神会面更全。
鏖战辗转多少次,回回斩将而夺关。
动词呼应而写行,壮士走马更挥鞭。
“赴”字可以见气慨,“渡”字勇武意翩翩。
“飞”字更是见力度,奔越万水与千山。
宿营不畏“朔气”冷,望天尽管月光寒。
“金柝”冰凉响声闷,千辛万苦觉安然。
铁衣挂霜铮铮响,警戒枕戈而待旦。
此乃直接展示法,随后侧写以意观。
将军战死是恶战,女子勇武却脱险。
“百战”言其危境多,日日月月整十年。
数字拘泥虽妄谬,死里重生实频繁。
如此才能形象立,巾帼英雄在眼前。
此时惊叹作家笔,文字虽简事不简。
第四部分写木兰,不慕利禄回家乡。
功成业就不受赏,一心怀恋女儿装。
人物情态反差大,双方心愿难猜详。
天子接见喜洋洋,赏钱赏官百千强。
木兰不受天子怪,有何宏愿细细讲。
意会木兰欲壑深,最终实在难料想。
木兰愿借千里足,送我回乡见爹娘。
天子自然很惋惜,木兰反而心欢畅。
不慕荣华与富贵,劳动人民德高尚。
第五部分写木兰,场面铺排迎接详。
壮士闺阁换女妆,出门伙伴皆惊慌。
爷娘阿姊与小弟,各以身份而亮相。
身份不同心思异,最为复杂是爹娘。
我儿你可回来啦,出生入死在战场。
梦里流泪参着血,而今喜事从天降。
讲究礼仪敬小妹,阿姊更要换新妆。
小弟讲究是实用,不拘小礼杀牛羊。
家人老少一齐忙,同把木兰来犒赏。
阖家团聚热闹闹,吻合传统之理想。
开我坐我到著我,铺排对偶四个我,
展示人物之心理,详写木兰之动作。
当窗对镜面容见,淑女神态写得活。
可为“惊慌”作伏笔,行文顺畅也有波。
曲折更有戏剧性,人物神态可揣摩。
木兰神情美滋滋,伙伴个个皆惊愕。
不由人们不回味,十年军旅之生活。
第六部分只四句,这是木兰巧用喻。
提供理论之根据,女扮男妆也合理。
雄兔雌兔本有别,在于扑朔眼迷离。
男子习性在于动,女子文静重态仪。
只是平时可分辨,一旦情况很紧急。
刀来剑往挡与劈,目视寒光心颤慄。
只顾拼杀不顾他,谁辨对方男与女。
由此可叹更可赞,木兰勇武更有智。
总之木兰形象奇,女侠威武见风仪。
合于华夏之审美,扎根人民之心里。
民族崇敬之偶象,御辱史上一面旗。
后来成立娘子军,就是从中得启示。
北朝民歌叙事诗,水平最高木兰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