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应该恒久,哪些应该不断变化?
我们总是想通过养成一些固定不变的习惯,来固化自己的一些行为,以期待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功。这样做真的行吗?
先说说《混乱》这本书里的道理
哪些应该恒久,哪些应该不断变化?混乱的想法可以增加灵感和运气,最终提高创造力。
混乱的团队可以造成工作不舒服,导致决策准确度提高
混乱的生活方式引起秩序跌宕,最终效率更高
这本书的作者更是建议,脱离日程计划工作法,多采用多项目工作法。
读到这里,很容易让我们这些反复刷新认知,甚至自以为只要下定决心长期坚持,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人,大脑陷入混乱了。
再来看看另外一本书,《反脆弱》,书里发明了一个新词,反脆弱,作者是这样阐述的,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所谓“脆弱”,是怕折腾。
所谓“鲁棒”(robust),是不怕折腾。
所谓“反脆弱”,是怕不折腾——越折腾我就越强大,我喜欢折腾。
而折腾、混乱,到底跟我们所说的有序、固化,是什么关系呢?
我还是举健身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确认几个概念是否正确,坚持健身对不对,毫无疑问是对的,这个习惯应该固化,对不对,也是对的。
其次,让我们看看《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的一套健身方法:
搬举特别重的重物,给骨头压力。
如果去健身房,那就不断变换花样,各种项目都搞搞。不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散步过程中穿插拼命的短跑 — 就好像你要追杀什么人或者被人追杀一样。
隔三差五饿上一顿,甚至专门追求在饥饿状态下练习。
而我日常是如何做运动的呢?每天坚持30分钟跑,从不改变,这就是我和塔勒布的差距了,记得半年前,虽然那时我每天坚持跑步,身体也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但跑去踢了一场足球,浑身酸痛,完全就是长期没有运动过的感觉。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踢足球和长跑所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方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的健身系统就不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一遇到一丁点改变立即就是不适应,不耐受。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学习英语,每天坚持是对的,但每天只做单一一项学习,比如每天只背单词,或者每天只学语法,显然没有“听、说、读、写”轮番操练效果更好。
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沉浸在一个知识系统里,能够让我们多角度看问题。通过学习《混乱》、《反脆弱》,再结合《搞定III》,我现在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是对目标和大方向的不变和僵化。
2、坚持过程中需要追求不断进步的技能,那就要追求变化和混乱和反脆弱。
3、在人生的主攻方向,要不断变化以促进刻意练习的效果,其余方面尽量僵化固化潜意识化。
哪些应该恒久,哪些应该不断变化?【名词解释】:鲁棒,Robust的音译,健壮、强壮、坚定、粗野的意思。鲁棒性(rubustness)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比如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