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收获记录随笔散文简友广场

《海上钢琴师》里的新、旧和美

2019-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远方的河

从和菜头的微信公众号里,知道《海上钢琴师》在国内上映的消息,引发了我的诸多回忆。有时候打开电视不知道看什么,我就会找老片子来看,《海上钢琴师》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属于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电影,丰富的细节,开放的情节,让我每一次看都有不同收获。

电影可以说完整讲述了主角“1900”的一生。但他不是按通常意义上的时间顺序叙事,将一个人出生,成长讲出来,而是引入一个讲故事的人,用这个讲故事的人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故事,这样就更加灵活,巧妙。

1900只之所以取名1900,是因为他是1900年被黑人船员发现的弃婴。1900不仅仅是作为人的姓名,同样也作为一个具备象征意义的年份。我记得自己曾喜欢观察硬币上的年份,然后通过那个数字回想自己那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1900年,在历史的什么方位?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名著《双城记》中有过精彩的描述: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这其实就是工业革命开始,新时代与旧时代交替的年代。当时的欧洲,旧时代与旧传统恐怕多一些,美国作为新生的国家,则是自由与可能性的美国梦。

所以,才会有影片开头那段精彩的旁白:总有一个人,会在不经意间,目光穿透海面的薄雾,与自由女神像不期而遇,率先叫道「American!」人群这才纷纷望去,明白自己来到了全新的充满未知,也充满可能性的美国。

1900就在1900年出生在这条往返于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巨大邮轮上,终其一生不曾下船。

1900乘船往返过多少次?他见证过多少人和事?他追求什么?他为什么最后都不下船?

有个网友的疑问很有意思,说最后1900躲在报废船上,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这是个BUG。我觉得1900除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某种象征,就像1900年所象征的那样。所以,重点不是1900在船上怎么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他的宁死不下船的选择。

这一象征,我认为就是不肯向新世界(或者说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妥协的旧世界(或者说传统生活方式)里的美。

那个收藏了1900亲自毁坏唱片的老头,满屋子都是旧时代的艺术品,那屋里的色调,陈设,无不透着一股浓浓的传统社会美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