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唐•宋问之

2025-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不问是由

读后感:人生站错队有多可怕?会丢了命!此诗作者不仅站错一次队,而且还连错两次,真是够倒霉的~

第一次站队:宋之问趋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退位后,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 

第二次站队:后逃归洛阳,依附武三思,又因献诗讨好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仕途起伏不定。睿宗即位后,因政治清算被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被赐死。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之间,岭上多梅花。

当时的大庾岭,对古人来说,莫过于鬼门关,到此意味着进入南蛮的岭南之地,凡被贬之人必经此地。大庾岭北北向的梅花盛开,而南向梅花因瘴气而凋落,可想而知对于古人来说,大庾岭的梅花,就像奈河桥,一头是永别,一头是迷茫。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问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意译】

十月大雁南飞,听说飞到这里就要返回。我的流放之旅还未结束,哪一天才能回到这里来?

大江平静,潮水刚刚退去,树林昏暗,瘴气还未散开。明早遥望故乡的地方,应该能看见山岭上开放的梅花了吧。


【品读】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

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诗人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二首》),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病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诗人不知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倘恍。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这里,诗人暗用了南朝梁时诗人陆凯赠诗范晔的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这时诗人内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无限凄凉油然而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