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方法给我的十点启示
关于毛教员喜欢读书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毛教员到底有多爱读书,以及如何读书这件事情,估计深入研究过的人不多。最近刚好被疫情困在家中,认真研究了一下毛教员读书的故事,总结了他的读书方法,提炼出了十条主要的方法。
1、恒久
毛泽东说:“百丈之石,始于一石,由而二石,再而三石四石,以至万石焉。学问之事,也是一样,有获无获,全在恒字,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铢积寸累,积久成学,功夫到了自然贯通。”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终身学习,终身读书。读书这件事情不在于智商高低,而在于谁坚持的时间长。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知识的复利效应,长时间的读书才能让大脑中相关的神经元产生相关的联结。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大学一毕业就再也没看过什么书了,就算有看书也是以畅销书为主。
我曾经认为我在读书这件事情是有所亏欠的,所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按下了暂停键,专注读书,到后来随着读书的量慢慢增多,发现自己不懂的也越来越多,开始变得焦虑,然后更拼命的读书,然后发现自己不会的更多,变得更焦虑……
后来我才明白,读书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因为以前欠了很多,所以总觉得要赶紧读几本书,然后就可以改变了。这种思维其实是不对的,读书和股票投资是一回事,最终都是看的长期的复利效应。比如今天投资了一笔钱,明天就想着拿到很多回报,这是不可能的。放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今天读了一本书,明天就想着有什么大的改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机会主义。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更是违反了”量变的积累才能产生质变“的哲学原理。
通过毛泽东读书的第一条方法,我反思自己以前的急功近利,然后定了一个”恒久“计划:每天给自己留出2个小时专门读书的时间。
目前是每天早上68点关闭手机雷打不动的读硬书,这个计划其实已经实行了快一年。最近在家发现家人起床很早,6点多就会来和我说话,7点多就要吃早饭,所以早上的读书时间常常被打断。也经过这个事情,我觉得要慢慢的把”恒久“读书时间调整到早上4:306:30,提前为以后成立家庭带孩子做好准备。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我说:“饭也要吃,觉也要睡,家也要成,孩子也要生,书也必须读。” 因为对我来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恒久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越来越好,不能本末倒置。
2、专注
毛泽东说:”阅读上,唯有心无他事,一心在书,不知他人,只知自我,这样的读书,才能读有所得。”
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体验到心流,什么是心流?《心流》一书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是一种独特的最佳化心理经验。是一种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状态。心流的出现需要“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我们可以从感官、思维、工作、人际等等方面体验心理,比如跑步、写作、阅读都比较容易出现心流。
读书要体验如果要体验到心流,第一要点是内容的难度挑战,如果在没有基础知识背景的时候直接看学科专著就会感觉很难读,过高的挑战很难体验到心流。第二要点是读书环境要安静,由于我们的大脑的工作原理是时刻在用一种“预测”来模拟外部的场景,所以在不安静的环境下读书大脑神经元一定是有一部分被外部环境分散的。
3、惜时
毛泽东说:“时光如金,甚可爱惜。故每读一书,都应言必载物,读有所得,不然,又与庸众有何之异?”
读书要惜时,我认为惜时的要点不在于每时每刻都要干事情,而在于相同时间要产生更高的价值。就读书这件事来说,就是要读好书,读烂书就是浪费时间。而且每读一书,都要结合实际做思考,不能毛教员讨厌的教条主义者。
吾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涯,唯有惜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演绎法”和“中心统筹法”
在读书方法上毛泽东很欣赏曾国藩的“演绎法”和“中心统筹法”。他认为读书就像水中淘金,首先要通过初读,把有用的信息,有价值的观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通过反复品读理解其中的核心所在。在给萧喻的信中他这样说:“每读一书,只有察其曲,知其全,执其微,会其通,做到举一反三,方能尽得文章之妙,体会读书的意味。”
中心统筹法和阳老师的抽样阅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更适合成年人的阅读。很多成年人以为读书就是从头读到尾,要一页一页的读。如果不是一页一页往过读,不是读完整本书他们就觉得这不算读完了一本书,然而阳老师和毛泽东都不这样认为。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三个特点:1,善于找不同。2,爱新鲜。3,爱脑补,所以在读获取信息类的书一定不能从头读到尾,要用抽样阅读的方法,先理解作者自身审美偏好,定位核心章节,抓取信息节点,再做深入的研读。
比如我们最近在读的《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正确的“抽样阅读法”或“中心统筹法”应该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找到相同类型的教科书做目录的横向对比,总结出相似的内容,从而提炼出积极心理学学科的大体框架。
第二步,通过书的边角料和Google学术,了解作者的研究领域和审美偏好,定位作者的核心章节。
第三步,用PQ4R法读核心章节,结合自己的实际做演绎并输出知识卡片。
5、带着问题研读
毛泽东读书总是带着问题在读,正因为毛泽东读书的时候总能开动脑筋,总以批判的眼光去接受,去吸收。所以每当谈到古今人物,宣讲读书心得,他都谈的入情入理,让人心悦诚服。
带着问题读书这是很符合心理学原理的读书方法,比如在《心理学与生活》中津巴多提出PQ4R读书法:预习( Preview) 问题( Questions)、阅读(Read)、思考( Reflect)、重述( Recite)、复习( Review)。
1.预习( Preview):预习每章的组织结构和主题,阅读每章的标题并测览其中的图片和图表。
2.问题( Questions):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将帮助你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3.阅读(Read):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直到你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思考( Reflect):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努力将这些材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5.重述( Recite):阅读和思考每节后,复述课本内容,大声回答你之前提出的问题。
6.复习( Review):在阅读完整个章节后,复习关键点。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带着问题读书。我在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第一时间要先把书的目录和各个章节的大小标题全部翻一遍,然后会根据大小标题提醒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写在书上,当我下次随便翻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提醒我这个问题,并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本书。
6、中西比较
毛泽东常说:“人获一珠,家藏半壁,若不互质参观,又安能知其好?”
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曾经将《西洋伦理学史》和《近思录》《四书集注》对比来读,找出相对和不同。比如,我最近在将儒家的内容和基督新教的内容放在一起读,就发现了儒家文化对“信”的缺失,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中国人普遍缺少的“契约精神”。
7、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时候,徐特立曾告诉他:“一个人能不能做到读有所获,不再读的多多,读的有多厚。关键是要读的深,看得透,记得牢。所以他一再教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尤其对文中重要的,精当的,关键性的,都要抄写摘录。”
一部十万字的《伦理学原理》毛泽东就写了一万两千字的眉批。
8、立体式记忆
毛泽东看书的时候除了手勤笔记,还喜欢高声朗读,尤其是名诗名篇,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能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神韵。毛泽东看书是眼睛看着,口里念着,耳朵听着,手里写着,脑袋记着,五官一起并用。
9、学以致用
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其实会读书,善读书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只能算是刚刚入门。他认为只有将所获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那才称得上所有学有所成,学有所为。学以致用的方法就是实践,读书是学习,使用更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除此之外,青年毛泽东在学校时候还通过向同伴宣讲、写作等方式将知识学以致用。
10、先博而后精
“欲通一经,早通群经,搜罗万有,以博其心。”
“通为专之基,新为旧之础,应先博而后精,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在知识体系如此庞杂的今天,有些学者弄专门之一不可谓不精,但一说起常识却连普通人都不如,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其知识面狭窄所致。
最后,总结毛教员读书的方法:时有所恒、心有所专、读有所思、学有所问、阅有所疑、习有所议、面有所广、记有所深、会有所用。
参考书目:
《解读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传》
《心理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