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的羞耻
《写下来,痛苦就会过去》,这是《伍尔夫日记选(1918-1941)》的另一个题目。今早,我终于读完日记选并写了下面这段话。
其实我很累,真的什么也不想写。一个热情似火温柔似水的女作家,没有死在亲身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却在1941年3月28日清晨,独自走进一条名叫罗德梅尔的河流中,再也没有回来。这件事太令我悲伤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女作家为什么自杀》,当时还没看完日记选的下册。现在我知道了,可能还是头疼病的折磨,担心精神崩溃的结果,最主要的,还是她不能真正的认可自己,虽然她笔耕不辍,虽然她热爱大自然,热爱他人,虽然她深知丈夫伦纳德对她的爱。但她就是不爱自己,无法接受不再完美的自己。
她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出生在1882年男尊女卑社会大背景下的欧洲书香门第,她经历了性别歧视,但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父亲是作家、社会名流,父母感情深厚、彼此恩爱。她从小到大的家庭环境,都是“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她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也兼具美貌和高雅,她热爱生活也热爱写作,一直不断地在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可为什么她深陷抑郁始终走不出来?是不是就因为少女时曾受表哥性侵猥亵?
一个人到底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阴影?她会写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却无法直面曾经的羞辱与内心的羞耻,是不是?这本日记选是她的丈夫伦纳德从她20本日记中节选出来的。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在她的其他篇日记中写下真正困扰她内心的痛苦。她那个时代有女权运动,却没有成熟的心理学。她知道弗洛伊德,好奇自己的大脑,却未曾好好地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她大概以为著作等身、成为一个受社会敬仰和认可的人之后,就会获得心灵的解放。却不知道,自我疗愈才是生命最需要的。
写下来,痛苦只会暂时过去。写明白,才会最终化解痛苦。
我总觉得我跟她的灵魂很像,所以才会如此难过。可是她用她的一生教育了我,那我的生命,也便是她生命的延续。
我希望帮助这些个善良、热诚、丰盈、高洁却又脆弱的灵魂从痛苦中解脱,就从我的生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