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艺术之家

两个“才子”(一)

2023-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雨萌2018

这次刘同学从广州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里,又给中专同学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

在酒桌上,张同学“爆 料”了一些不为我所知的“内 幕”。

同样是在一个班级学习,为啥人家知道那么多的事,而且能一直记到现在呢?那我当年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吗?

张同学在酒桌上,说起谁谁偷了图书馆的书?谁谁偷着抽烟?谁谁偷了食堂的土豆拿回宿舍烤着吃?

我们当年住宿的地方是平房,冬天就靠走廊里的炉子取暖,一些男生就从食堂的菜窖里偷土豆拿回烧着吃,还有在炉盖上烤土豆片的。

不怪我不知道,这些“坏事”都是男同学做的,我不知道也是有情可原的呀!对不对?

要是谈起我的同学,不仅有“财”的多,而且有“才”的人也不少。

在我们班级,有我们公认的两大“才子”--陈秀才和赵秀才。

我先说一说陈秀才。他个子不是太高,也就一米六七八的样子,眼睛不是太大,总是笑眯眯的。

我们就读的中专学校,是农业技术学校,分农机和农学两个专业,以前还有数学班,我们这届是农学专业。

陈秀才不喜欢这个专业,其实,我也不喜欢,天天上课学习的不是土壤学,就是作物栽培学,要不就是农药化肥等等。

但我们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我们两年毕业后就是国 家正 式干部呀!不想学也得学,得到文 凭还是很主要的。

陈秀才每天从寝室到食堂,再从食堂到班级,腋下总是夹着一本英语书。

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鸟语”,有的时候还会考考我们,他说的什么?当然,他有时候还会用英语骂人:“You are  a  dog”。

我有学英语的机会,还是因为我1981年高考失利,然后重读了一年,才在重读的这一年学到了英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和语法。

第二年高考的时候,我的英语好像才考了20多分,与大学失之交臂,进入到了中专学校就读。

话题有点扯远了,说陈秀才呢,怎么说起自己了呢?

继续陈秀才的话题。

在中专两年,陈秀才的主业就是学英语,但专业课也没耽误,两年后他也顺利毕业。

他毕业后回到了他的家乡,在党校工作,他有远大的理想,从没放弃过英语的学习。

他不仅边工作边自学,还进行了函授学习,在2000年的时候,他竟然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应聘了教授。

2004年5月,我们中专毕业二十年同学会的时候,他向我们讲起自己去哈师大任教的事。

在他面试时,一位外教问陈秀才的第一学历是什么?当他说起自己的第一学历是中专,而且专业是农学的时候。那个外教睁大了眼睛,两手一摊,头摇的跟泼浪鼓一样“No、no!How  is  that possible?”(不、不!这怎么可能?)

但这个老外听陈秀才那一口流利的英语,翻译文章没有任何的瑕疵,他被眼前的“奇才”震撼了!

陈秀才后来就被录取了,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当了教授,每年还要带几个研究生。

神奇不神奇?一个农学专业毕业的小中专生,后来到大学当外语老师。你们服不服?

I  really  convinced  him!(我真是服了他!)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