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六要
这本书首先是从一封毕业生来信开始。有一天,黄老师收到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信。结果他一看,说这封来信怎么写得这么好,说这孩子上学的时候作文没那么好,考试她都没写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毕业了以后作文突然突飞猛进了。黄老师思考了一下,到教室里边给他现在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叫作“文章是自己的好”。他问同学们说,你们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有学生说“文章是自己的好”,那就是觉得骄傲呗,自己比别人写得好。还有别的含义吗?黄老师把“自己的”三个字加一个引号:文章是“自己的”好。大家这才理解,原来讲真心话,讲老实话,而不是说别人的话,这对一篇文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有没有观察到,现在很多小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满口都是在书上读来的话,都是范文里的话,或者老师期待你说的那种话。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出门看见一个老婆婆要过马路,过去扶她”等等。你会觉得这些文章都一样,因为那是别人的话,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东西。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找自己内心的话,一到写作文就正襟危坐,就吓坏了。
这个作者就跟他的学生——一个叫小玲,一个叫傅佳芝,说在生活当中有特别多我们可以观察的机会,这些机会就能够帮我们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他说:几乎所有作家的最初动机,无非要诉说自己的心事,引用古人的话,叫作:‘诗以言志’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让别人受感动、得启示。引用西方一位批评家的话,叫作:‘给人知识,给人娱乐,给人教训。’即使是别人认为 ‘难为情’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得精彩动人、寓意深远,得到声望和尊重。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用写作来补偿。
就是写作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避难所。接着,他就问小玲和傅佳芝,说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你们身上穿的校服有什么特点?民国时候的那些孩子们会在校服上绣名字,把自己的名字绣在校服上。那好,怎么绣的?是你自己亲手绣的,还是你妈妈帮你绣的?小玲说是自己亲手绣的。那你绣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觉得好绣吗?有没有扎到手?扎到手以后是什么感觉?当你扎到手以后,那一滴小的血珠印在了衣服上,你有什么想法?一点一点地问这个孩子。原来绣衣服这么一件事,竟然有这么多细节可以回忆,这就是自己的话。
所以作者借黄老师的口说:“故事可以是假的,但是情感至诚无伪。”什么叫作“文章是自己的好”?就是我可以写一个像《西游记》一样,天马行空的故事;写一个像《哈利·波特》一样,子虚乌有的故事,但是这里边的人物情感是真实的,是我自己要表达的。所以有一句名言,叫作:“小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当然我想补充一下,好的小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这是整本书的引子。
什么是作文六要呢?六件事,第一个要诀就是观察。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作“多看一眼,细看一眼”。一个普通人看东西,扫一眼就过去了。所以你会觉得生活都平平淡淡,每天都疲于奔命,每天都忙着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家里边的烦心事,这让我们缺少了很多细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生活当中值得描写的东西就立刻出来了。
黄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是一个填空题,让学生们填,说:
麻雀走路步步__;
老人__白,少女__红;
火车进站冒__烟,火车出站冒__烟;
从二楼教室到一楼礼堂,要经过__级台阶;
就这么一系列的题,让学生们现在开始填,有人就填“麻雀走路步步跳”。你们观察了没有,麻雀走路跟鸡走路是不一样的,不是这么迈着步走,是噔噔噔这么跳。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学生写“麻雀走路步步印”,印章的“印”,为什么呢?就是麻雀一旦走在那种湿的地上,你看到它这么跳,地上就出现一串麻雀的小脚印,他说这个很有意思。
现在咱们当然看不见火车烧煤了,但如果你们记得绿皮车的时代,或者更早蒸汽机车的时代,进站和出站的火车冒的烟是不一样的。进站的时候,为了城市环保,加上速度越来越慢,不让它烧煤,所以进站的时候火车冒的都是白烟。但是出站的时候你要加速,你要填很多的煤进去,就冒的是黑烟。这些都是细节,如果你不小心观察,写作文的时候可能就写错了。
最后那个台阶有多少级。孩子们说我们哪记得台阶多少数。于是黄老师讲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年宋美龄去拜谒中山陵,各家报馆都在写这篇文章。只有其中一家报馆写说,“中山陵由平地到陵上的石阶是392级”。就用这句话做开头,拔了头筹。这种细节的体现,就能够把人带到那个情境当中去。虽然你说我是来看宋美龄的,我是来看这些拜谒中山陵的官员的,但是392级台阶,一下子就体现出了那些人为什么后来气喘吁吁地冒汗,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作者还讲到海伦·凯勒,我们大家都知道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看不见,听不见,也没法说话,感官跟外部世界几乎是完全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要成为一个作家,她是怎么观察的?她怎么学习文字?我记得有本书里边写的是,她的家庭教师特别好,把她的手放在水上,让她摸水,并且在她手心里边写“water”,告诉她这是水,这样她才学会了人生的第一个字,变得不像一个小野兽一样狂躁。因为你想一个孩子听不见、看不见、没法说话,她只能够乱喊乱叫。要慢慢地让她学习这些字,同时摸桌子、摸椅子、摸人。甚至海伦·凯勒后来会去看歌剧,她没有视觉,也没有听觉,怎么看歌剧?海伦·凯勒在文章里边写,她坐在那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通过感受椅子和地板的震动,来体验舞台上的表演。
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人家缺少一些感官,但是人家依然能够观察。可我们平常放着这么多鲜亮的颜色,周围的事物,我们视若无睹,到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说自己没得写,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你要学会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作者说什么是诗人?诗人是上帝的间谍。你看诗人说一个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这写得多好。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握着拳,似乎什么都想要,走的时候两手一摊,撒手而去。所以诗人就是比常人,更会做观察这件事。
从哪儿观察呢?叫作五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
首先说听觉。自古以来我们有特别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从听觉里边诞生的:
欧阳修说,秋天是可以听见的。不必惊讶,韩愈说,春夏秋冬都可以听见。广播节目制作人说,生老病死都可以听见,儒释道耶都可以听见。
就是一个听力的法门,就能够掌握特别多的信息。比如说“闲花落地听无声”“海雨天风不忍听”,这样的诗句都是听觉。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如果曾经在荷塘旁边坐过的话,听着哗哗的雨的声音,你就能够理解这句诗。
你再想想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假如没有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没有这一个钟声传到客船,整首诗就“死”掉了。所以孩子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听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比如说老师给你布置了一个作业,假如写《我的爸爸》,你可以从听觉的角度先想想,你从你爸爸那身上听到了些什么东西。他是怎么样说话的?你看《红楼梦》里面描写王熙凤,叫“丹唇未启笑先闻”。还没走到门里边,先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他就不会这样描写林黛玉。所以听觉是观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希望我们家长们和孩子们都能够学得会。
第二个叫嗅觉。就是闻,闻味。比如说苏东坡讲 “好竹连山觉笋香”,看到竹子特别多,闻到笋香味。“卖花人去有余香”“酒未到,先成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都是跟嗅觉有关的诗句,都是闻味的。
大家读过一个小说,叫作《追忆似水年华》。开篇那个作者说,我闻到了蛋糕的味道,马上就把思绪带回了几十年前,带回到童年的时候。所以嗅觉也是我们在观察,写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三个,味觉。行军路上,大家渴得没办法了,望梅止渴——指着前方,说有一片青梅林,官兵们嘴里边就生津,就流口水。所以味觉也是我们观察的一个点。
第四个,触觉。像我们讲的很多成语,比如“席不暇暖”,暖就是一种触觉;“炙手可热”、“世态炎凉”,这些词其实也都是触觉。
各位记得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吗?大概意思是,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到行刑场上的时候,他依然记得,当年他爸爸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时刻。就是有人把冰块从北美洲运到南美洲,让他们花钱见识,他摸了一下,感觉自己被烫到了。你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不可能这样描写的。因为很少有人说摸了一下冰块,觉得自己被烫到了。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冰的人来讲,那种感觉实际上就和被烫到是一样的。这就是触觉所带来的感觉。
第五个,视觉。这就更不用讲了,我们每天看的青山绿水,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视觉,这个是孩子们最容易着手的。但是如果想让孩子们的作文变得更丰富,你要知道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有丰富的听觉、细腻的嗅觉、带来美味的味觉,以及能够进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触觉。这叫色、声、香、味、触。作者说:
平时,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略得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
这个感受不只适用于写作文,这简直就是生活。我们有时候真的匆匆地就放过了一个东西。比如说天上飘过了一朵闲云,你觉得很好看,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什么?大部分人就是拿出手机拍一张照片,接着就赶路了。这叫作“留下纪念,却留不下记忆”。你拍下来,看似留下了纪念,但你手机里面那些照片,有多少会拿出来天天回味呢?其实很少,拍过了就以为有了记忆。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拍照,而是需要站在那个地方,好好地看一下那个白云,看着它形成,看着它消散,然后跟它依依惜别,这样你的人生才没有白过。这个就是观察,我们要学会从生活当中收集素材,去观察,这是六要当中的第一要。
在每一篇讲完以后,后边都有一些习作。这一篇讲完,黄老师的学生费珍就写了一篇习作,叫作《三只口琴》。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有意思,一个中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不容易。这篇文章是写,家里的小弟听到广播台里要举办一个唱歌比赛,就要去参加。为什么要去呢?因为奖品是一只口琴,小弟特别想得到这只口琴,后来就天天苦练唱歌。他的妈妈很高兴,愿意带小弟去参加这个比赛,小弟的老师也很鼓励他,跟小弟说,你放心,你肯定能够获胜。但是妈妈觉得把小弟的期望值提得太高了,会不会有危险,万一得不了怎么办呢?就跟小弟说,比赛还是很激烈的,你想得到口琴,别的小朋友也想,所以你要做好得不到的准备。刚说完这个话,小弟哇地一声哭了,就觉得如果得不到这口琴会很难过。妈妈安慰他说不要紧,咱们要努力,说不定可以。第二天早上,小弟的老师来了,对他说你放心,肯定能够得到这个口琴,你没问题,就带小弟去比赛。其实她是描写小弟参赛过程中的细腻情感,从姐姐的角度、爸爸的角度、妈妈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小弟的角度,都做了细致描写。
这篇文章最后如何点题、升华的呢?等到经过激烈的比赛以后,小弟被叫到演播厅里边宣布名次,他真的是冠军,得到了一只口琴。回到家,老师跟妈妈讲说,其实我是真觉得他唱得很好,就算他不得冠军,也应该得到这只口琴。所以我给他买了一只口琴,已经准备好了,你就送给他吧。妈妈一看,说真是不好意思,我是预备着他可能得不了冠军,所以我也给他买了一只口琴,结果就是小弟一下得到了三只口琴,一只口琴是奖励,两只口琴是爱。
一个中学的女生,在经过了细致地观察以后,能够把这样一个小弟去参加比赛的事,写得如此生动,在最后结尾翻三番,有三次转折,这作文就应该是满分作文了。而且能够被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选到书里边做范文,我觉得这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书里边的范文,你就能够知道前面所讲的那些原理,到底是怎么应用的。所以这是第一个要诀,希望大家学会观察,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第二个要诀是什么呢?想象。如果只有观察,那写不出《西游记》来,所以一定要有想象。
开篇黄老师上课,就跟学生们发了一篇文章,说18世纪有一艘船上捆了两个大炮,结果有一个大炮链子断了,就在船上左冲右撞。各位想想看,18世纪的大炮,大炮筒子那么沉,在木头的船上,随着风浪左右摇摆,把船撞出一个又一个洞,是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黄老师就把这篇素材给学生们看,看完了以后问学生说,你们觉得这文章写得怎么样?学生说听起来挺吓人,但是文章写得一般,就是描写这么一个事实嘛。黄老师就问一个学生黎琪,说你的想象力不错,你来讲讲看,怎么能够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好?大家就开始讨论。
作者说要把这个大炮写得更好,你就要给它加入一些想象。你想想你有没有见过疯牛,一头牛突然不听话了,到处撞人?黎琪说,见过。他问这种状况可怕吗?她说很可怕。那后来怎么办呢?后来把这头牛击毙了。这个大炮突然疯起来,到处撞,可怕吗?可怕。那能不能击毙它呢?击毙不了,因为它连生命都没有,所以这比一头疯牛还可怕。
所以想象是什么呢?就是你能够往这个大炮的鼻孔里边吹一口气,把它变活了,它变成了一头挣脱了铁链的野兽,不是因为人简单地说没绑好,失误了,而是它挣脱了,这种情感的力量一下子就出来了。
所以改写以后是什么样呢?说:炮台中有一尊二十四磅炮,突然挣断了束缚。
这也许是海上意外事变中最可怕的一种。对于在大海中顺风疾行的船,不会发生比这更可怕的事情。
一尊挣断了锁链的巨炮,突然变成一只不可思议的猛兽。它本来是一架机器,却把自己变成一个怪兽。它立在它的轮子上,像台球一样迅速滚动。铁身横冲直撞,偶尔停息片刻,像在沉思,然后又像箭一般从船的一端冲向另一端,兜着圈子,向旁边跳跃、闪避、杀人 、歼灭。它像一只破城槌,任性地撞着城墙。这只槌是金属做的,而城墙是木头的。我们可以说,这永世的奴隶在为自己复仇,仿佛有一种邪恶的威力藏在里面,突然爆发出来。
就是这艘大炮被赋予了精神、赋予了想象。它以前都为它的军官服务,但是现在它造反了,开始横冲直撞,这艘船会沉没。所以我们说,写作文就是大变活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观,让它开始对话。
这里边我们要向谁学习呢?作者说,你要想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你要多读诗,以诗为师,就是向诗人学习。
比如说,现代诗人食指说“蜘蛛网查封了炉台”。一般正常的描述,我们会说那个炉灶上结了蜘蛛网。而食指说“蜘蛛网查封了炉台”,那蜘蛛就变成了警察,这就是不同的想象。说“大海托住了太阳”,咱们认为是太阳从大海里边冒出来的,但是食指说是大海托住了太阳。
还记不记得舒婷写《致橡树》,说“我如果爱你,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我要做一棵木棉,跟你一块儿向云端生长,就是把人想象成凌霄花和橡树。这就是典型的大变活人的办法。诗人洛夫说,“落叶在火中沉思”。你想想看一个火苗在烧叶子,假如火苗烧的是活物,比如说动物,它肯定会蹿、会害怕、会紧张。但是烧叶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叶子很淡定,就是慢慢地变焦,一点点地卷起来。这个微妙的过程被诗人看到了,说落叶在火中沉思,那种感受就像是一个沉思的样子,真棒。
?想象力是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生色的,而且可以想象出很多东西来。书里边有一个案例,隔壁教理科的老师,说自己的孩子不会写文章,然后就把黄老师请去。去了之后,对方说这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什么文章都几句话。比如写一篇文章叫《一只蝴蝶》,说“昨天有一只蝴蝶,飞进了我们家的院墙,非常好看,我想要抓它,它飞走了”。就没了,就这么一段。这个家长特别着急,说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没话说怎么办?
黄老师说别着急,咱们想象,咱们玩个随便联想的游戏。比如说,一张钞票你联想到什么?孩子说,联想到爸爸。为什么联想到爸爸呢?因为我们家里边是爸爸赚钞票。那很好,那你想到爸爸又联想到什么?孩子说,联想到工作。想到工作,又联想到什么?工作联想到吃饭。吃饭又联想到什么呢?孩子说爸爸,又联想到爸爸。孩子的每一个联想都有理由,随着联想越来越远,你会发现关于这个事的话题就变得越来越多,所以你可以在家里边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
我原来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跟他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联想,甚至我们还可以组合联想。比如说这有一个杯子,有一本书,那把杯子跟书组合起来,咱们能不能发明一新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组合联想的方法。还有就是你通过这本书,联想到什么?通过这件事又联想到哪儿?一步一步地越来越远,天马行空。所以不要去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才能够把更多的元素,带入作文当中。
比如说蝴蝶,在我们看来就是蝴蝶飞来了,没抓住,跑掉了。但你想想庄子,庄子梦到蝴蝶,醒来以后还在想这件事,说到底是我做梦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那我现在一醒过来,那个蝴蝶不见了;万一那个蝴蝶在那边醒过来,我就不见了。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这就成了的一篇千古美文。包括你还可以从蝴蝶想到爱情,想到化蝶的故事,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想象力变得更丰富,文章就没有那么难写。
一个著名作家叫赛珍珠。她写道:
我走进牛栏,发现我的宝贝牛——西塞莉,在夜晚已经献给我一头漂亮的小母牛。它们母女都很平安。西塞莉穿过牛栏的栅门,沾沾自喜地注视着我。
注意,沾沾自喜是想象。
它是一头古尔尼西乳牛,浅红色的鼻子,略带碟形的脸,那张脸给它增加了乖巧的神态。它的态度是无罪的,按照古尔尼西乳牛的习性,当它看见我的时候,它是不起来的。无疑的,那是由于它的功绩,而原谅了它自己。小牛生得很完美,有一个淡黄褐色的好看的头,背和屁股的轮廓也不错,因为我们是陌生的,所以它惊恐地、怯弱地盯着我。它的母亲舔着它的面颊,使它安心。为了对西塞莉表示好意,我拿给它一些调制好了的生产期间吃的饲料,但它不贪吃,只是慢条斯理地嚼着。看样子,若不是给我一个面子,它根本就不吃。
实际上牛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这没关系,因为你并不知道牛是怎么想的。这叫作投射,人的心理投射在了这头牛身上。而你写这个文章是给人看的,所以你把想象力加进去了以后,赛珍珠和牛之间的互动,就变得像一家人一样生动有趣了。好像她去探望一个刚刚生产完的产妇一样,这种爱的感觉就溢出来了。
还有一句诗写得特别有意思,说“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这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前两天就刚在怀柔一个农家院里边待过,在院子中间喝茶。从院墙看过去,外头能看到很多山头。这种感觉假如我们不会想象,我们就会觉得说环境不错,这个地方正宜喝茶,这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诗人说“青山个个伸头看”,偷窥,青山把脑袋伸出来朝着院里边看,看什么呢?“看我庵中吃苦茶”,这个青山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所以作者讲,万物皆有情。就是所有这些东西,如果你愿意认真地去了解它、去描摹它的感受,你都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来。在这方面,我推荐你们可以去看一看,一个散文大家的书——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子,《万物有灵》。就是写各种各样的生灵,他把很多没有生命的物件,写得鲜活无比,靠的就是想象力。
作者还有一个练习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他特别喜欢写古典诗的“变奏”,即把古典诗重新写成现代文。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写离别,四句就解决了。但是作者说只写这四句,这是王维,那我能不能够用现代的白话文,把这四句诗写成一篇散文?你想想看,你有多少素材可以写。我给大家念一下开头,你就能感觉到白话文和诗词的区别:
连日春风把柳枝染绿,拉长。早晨一阵细雨把高原的尘土压下去。这样的好气候好景色,旅行的人也要多住几天,你却要开始远行。
这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变奏”。
我们来送你一程,心里想的却是挽留。你看这一丝一丝的雨水,滴进一粒一粒的尘土,长出一颗一颗的禾苗,做成一粥一饭。你看这些人,和你同饮一口井里的水,同吃一块田里长出来的庄稼,几乎是同时长出这一身结实的肌肉。你看我,我看你,亲切,顺眼。我们端起酒杯,真心希望你喝下这杯酒以后,突然决定卸下行装,说一句“我不走了”。
就是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变成白话文,实际上是一种练习。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古人的情感赋予现代的人。
所以在这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我们每一个习作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小作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写一写。有一首很著名的诗——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作者在书里边有范文,他把这首诗也写成了一篇散文,但是我们大家可以自己写,我们可以把这个“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感觉写一下。
所以这个是第二个要诀,叫作想象。有了观察,其实素材已经不少了,再加入一点想象,整个就生动起来了。
第三个要诀,体验。体验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作“将人心比自心”。
就是作者有一次跟学生们上课,说最近出了一篇考试的作文题目,说某某中学旁边发生了一起车祸,翻车导致很多学生受伤,现场有很多人抢救,请根据这件事写一篇文章。这个作文题目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为什么呢?有很多人反对,说车祸这事经历的人很少,大量的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车祸,为什么要写车祸呢?感受不到,所以学生们就问老师,说这行吗?这是好的题目吗?
老师说还有更多的题目,从抽屉里直接拿出一摞题目,比如说:
一个水手,在海上航行了三个月,非常想念他的家。这时,他听到了回航的命令,试写出他这时候的心情。
是不是好题目?你说我没有当过水手,没有当过水手,你别写了,没分。然后第二个题目呢?说:
想家的水手,在茫茫大海中回航。有一天,隐隐望见了家乡港口的山影,试写出他的心情。
第三篇:
船靠岸了,想家的水手一跃登上码头,试写出他此时的心情。
这都是作文题,而这些作文题需要的是什么呢?共情的能力。
所以这些学生们就说,怎么才能够把这个感觉写出来呢?黄老师把他们邀请到家里,然后学生们从外头刚进来,往那一坐,又渴又热的,那时候也没有空调。这时候老师给自己倒了一杯冰镇橘子水,然后说我就不给你们倒了,自己就喝了。喝完了以后问这些学生说,知道喝橘子水什么味道、什么感觉吗?你们虽然没有喝,但你们知不知道?就是虽然我们没有喝橘子水,没有品尝到那个味道,但是你依然可以体会到那是什么样的感受,这种能力就是体验的能力。所以未必非要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既可以有直接体验,也可以有间接体验。比如你不一定非得出过车祸,才能写关于车祸的文章。如果是那样的话,小说就没法写了。
书里作者还给大家剖析了《鹊桥仙》这首词。刚好学生们到他家的时候,老师正在写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词特别能触动人心,尤其是有情人会觉得特别好。那为什么秦观能够写出来呢?秦观没有上过天,但是每一句话似乎都是真的,比如说《鹊桥仙》的开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一下子就赋予了云和星意义。接下来:“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牛郎织女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我们看天上星星时所产生的情感,竟然能够被秦观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就是典型的体验能力极强。所以如果你有了前面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你会有直接经验。
而体验的另外一种重要来源——间接经验,最有效的获取方法是多读多看。所以你要多读历史、多读小说、多读纪实文学,你能够看到、找到很多写作的素材。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说:“演戏的人不能保守秘密,他最后什么都告诉你。”你如果看好的悬疑剧之类的,多看几遍你就能发现,其实谜底他早就告诉你了,早就从细节重体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说通过共情去体验的能力。
他的学生滕娟娟,就用体验的方法写了一篇文章,叫《女工》。她家里边请的女工,换了一个又一个,总是不趁手。后来找了一个女工,有两件事她从来不干,一个是关炉门,一个是喂鸡。如果你有这个生活经验的话,你就知道,过去我们用的蜂窝煤炉子,到了点你要把炉门关上,因为不关这个炉门,那煤就烧完了,等于白烧了一下午煤,烧光了。所以我们到了不做饭的时候,就把炉门一封,我们陕西人叫封炉门。封上炉门,再在上面压一块新煤,这样到晚上做饭的时候,它就恰到好处地烧好了。如果不关这个炉门,里边四块儿煤就全部烧光了。所以滕娟娟的妈妈就很生气,说关炉门这么小一件事,你怎么就做不到呢?然后滕娟娟就开始观察,女工为什么总是排斥关炉门。
喂鸡更简单了,走出去,抓一把米往地上一扔就完了。就这么简单的事,却总是忘,总是不愿意干,最后妈妈把这个女工解雇了。解雇了以后,这两件事就落到滕娟娟的身上,她来负责关炉门、喂鸡。最后她得出一个结论,说为什么这两件事,我做起来觉得一点都不累,而女工做起来觉得特别烦、特别累?是因为爱,你爱这个家,对这个家有感情,你会觉得是顺手的事,不会特别累。但如果你没有这份爱,你会觉得你们就是故意挑我的毛病,内心就烦、暴躁、抗拒。所以当一个中学生能够学会去体验心情的时候,她就能够写出这样生动的文字。这是第三个要诀,叫作体验的方法。
第四个要诀,选择。就是当我们收集了特别多的素材,你怎么能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来,让它为你所用。
也是在假期,一个学生给黄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想写文章,但是材料很零碎,无从下手,写不出文章来。黄老师说,那这样,你列出你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素材,让我看一看。比如说,他在家乡过暑假,观察这个夏天,积攒了很多素材:
河水很脏,游泳的人在岸上晒干身体以后,皮肤上会有一层泥土。
这是不是一个细节?
蝴蝶,看起来很容易捕捉,但怎么也捉不到。
小鸭子所遭遇的难题是:午睡的时候,不知道把脖子放在什么地方。
那小鸭子扭来扭去的样子。
池水快干涸了,里面有一条鱼,到处在找藏身的地方。砍草的镰刀碰在石块上,迸出火花来。
由山下面看,山顶上的树一动也不动,爬到山上,才发现树叶都随风飘摇。
坐在喷射机上往西飞,看晚霞,一定能够多欣赏一会。玉山在积雪的时候,可真成了‘玉’山,雪山了。家里如果装空调就很凉快,可是当你走出门去,外面的热气迎面扑来,又太不好受,还不如不装空调。
这是一种心理感受。还包括“天上为什么会有云” 这样的遐想。作者说,这些素材你没法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核心是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假如你要写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夏天的乐趣》,那你就需要去寻找跟乐趣有关的素材;假如你要写一篇叫作《夏天的苦恼》的文章,那像装空调、小鸭子睡觉觉得不舒服这样的事,就可以选在里边。所以你要选什么样的素材,和你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比如说安徒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实不是真的在卖火柴。今天在西方社会还能看到,那些乞讨的人,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乞讨的,所以他会拿一张光盘,通过卖你一张光盘的方式换点钱,那时候就是卖你一盒火柴。实际上她是借卖火柴这件事,在乞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乞讨的小姑娘。
这样一个小姑娘走在大街上,会有多少素材?一定会有特别多的素材。不是所有人都冷漠,也有可能有人会帮助过她。但是安徒生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是她最后一个人无依无靠地冻饿而死。所以当你要表达这种情感的时候,你再选择素材,就不需要选择跟主题无关的素材——比如她还遇到了一只小猫,遇到了一位阿姨,问她家在哪儿这类素材。就选择她的想法——她在火光中看到自己的奶奶,然后在烛光当中划燃了一根,又划燃了一根,最后手里拿着火柴,熄灭。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除了根据情感来选择之外,我们还需要选择字词。这一段让我收获很大。就是黄老师教他的学生含蓄,因为遣词造句能显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他们去看望一个在住院,得了眼病的老师,看完老师出来了以后,有一个学生心直口快,就直接问说,他的眼睛会不会瞎?小孩子嘛,就直接说他的眼睛会不会瞎。黄老师皱了一下眉头说,“瞎”这个字不要随便用,因为这个字不太好听,难听。好老师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遇到任何机会,都是上课的机会。
他问学生说,除了“瞎”这个字不好听,还有什么字你们觉得是不好听的?学生说“穷”,“穷”这个字不好听。老师说,那如果说“张三是一个穷学生”不好听,我们可以换成什么呢?可以换成“张三是一个清寒的学生”。“清寒”就比“穷”要含蓄、要高级。
还有一个学生说,在我们家里,妈妈不准说“死”,否则就要挨揍。老师说,那“死”这个字可以用什么替代呢?学生说,“逝世”、“走了”、“大去”、“一病不起”、“撒手归西”、“上天堂”等等。 这都是对于“死”的替称。
有一个学生说,说话干吗绕那么多弯子?心里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不就完了,这多简单。 作者说:“你们这个年龄,表达意思的方式都非常直接,你喜欢说‘那个人好帅!’‘那朵花好好看! ’‘这个同学功课好棒! ’这样的话干净明快,可是有时候缺少含蓄,写作文的时候含蓄非常重要,不能不讲求。”
所以他就带着学生,开始学会用更讲究的文字,比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自述》,写到:“我自己奇丑无比。”那个学生写自己奇丑无比,是个女生。老师说:“丑字不好听,尤其是用在女孩子身上,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应该避免使用这个字,更不宜用奇丑无比这样最高级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能不能换一个写法?” 有一个学生讲:“我其貌不扬。”老师说:“其貌不扬这四个字,还是有点太重。”连这四个字都有点太重,“说她不算漂亮,行不行?”这是另外一个答案。还有一个人说:“那我说她不能够选上中华小姐,你觉得怎么样?”引起了一片笑声。然后有一个学生讲说:“太难了,写个作文真麻烦,还得挑这些字句。”
黄老师举了个例子,说:“你看我给你写一首歌,你愿不愿意唱?歌词是:我爱我的妹妹呦,我妹妹不爱我。”然后学生说这太难听了,没法成为歌。老师说:“那如果换成这样呢?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同样是这个道理,就是遣词造句的选择、含蓄,代表你品位的逐渐提升。这是第四个要诀,你要学会选择。
第五个要诀,叫拼图,就是组合——用什么样的结构把这些东西拼在一起。没有材料无从结构,没有结构不成文章。前面四个方法讲的都是材料的问题,我们现在手里攒了很多的材料可以写了,关键是怎么把它拼在一块儿。
这里边举了马致远的例子,特别好。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一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注意这几句,就是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个素材是并列的,是作者站在那里看到的三件事,甚至包括夕阳西下,都是他看到的。但是最后一句话一下子让整篇文章,用作者的词叫“发酵了”,就是把水酿成了酒。
所以这四幅图拼在一块儿,就是一个结构。结构这个观念比较抽象,不便讨论,我们采用另一个说法,喻之为“拼图”。经过观察、想象、体验得来的很多材料,好比一张张图片,你可以选择一些图片拼在一起,表情达意。这一段很精彩,比方说:
一双男人穿着的皮鞋,旁边摆上一双高跟鞋,可以表示伴侣;这两双鞋后面放一双儿童穿的鞋子,可以表示家庭。一双陈旧的皮鞋后面放一双刚刚擦过的皮鞋,皮鞋后面放一双球鞋,球鞋后面放一双童鞋,童鞋后面再放一双婴儿在襁褓里穿的绒鞋,这一行鞋在诉说一个生命的成长。
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庙门口香火鼎盛,说明这一方居民还相信极乐世界; 庙门口贴上几张标语要破除迷信,说明新思想来了;庙门口结着蜘蛛网,说明无神论成功了。
这就是组合的意义。那么这里边的组合有哪几种方式?
第一个方式,叫陈列式。就是一样一样地写出来,比如说这个书里边有范文,叫《不一样的雨声》,我在沙漠里听雨声是什么声音,我在小楼上听雨声是什么声音,我到其他什么地方听雨声是什么声音。这个就是陈列式铺陈。陈列式的结构适合写景,写景要达到的标准是“静如磐石”。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静如磐石的这种感觉,这是叫陈列式。
第二个组合方式,叫波浪式,起伏不定,忽高忽低。波浪式的典型文章,是各位都非常熟悉的《塞翁失马》故事:这个人的马跑了,很倒霉,但是过两天,那匹马又带回来好多马,他很高兴。结果他儿子又很倒霉,摔断了腿。但也因此不用去征兵。这就是典型的波浪式结构,这种波浪式结构适合用来记事。记事要做到的水准叫“去如流水”,你看像流水流在河里边。为什么我们说引水渠的水不好看?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出去郊游,很少待在一个人工引水渠旁边欣赏。为什么不好玩?因为人工引水渠太平,没意思,连岸都是直直的,水就这么哗地流过去。那就只是实用,根本没法观赏。你喜欢在什么地方看水?一定是山里边的水,起伏跌宕,遇到石头能够被拍打起来,这就好看。所以这种波浪式适合记事,叫“去如流水”。
第三个结构,叫穿梭式,回环往复。书里边有一个例子,是刘半农先生的诗,叫《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回环式的方法最适合抒情。还有我喜欢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也是回环往复的,回环用来抒情,是再好不过的。
还有一种结构,叫纵剖面。《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样一串接下来,就叫作纵剖面。还有横断面的写法。就是从此时此刻的各个角度描写,这就叫作横断面的写法。比如徐志摩说他忘却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热烈的理想的追求,忘却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追忆不完全的梦境……
这一段就是横断面的写法。《西游记》的写法,叫串珠式。就是过了这个城,到了下一个寨,遇到下一个妖怪,然后一路过关斩将,这个是串珠式的方法。所以不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我们经常发愁的是什么?孩子写文章也罢,我们自己写文章也罢,最常出现的状况就是流水账。我们只会串珠式的写法,只会纵断面的写法。就一直按照日期、时间记下来,早上出门,然后中午怎么样,下午怎么样,但实际上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我有时候自己也写一些东西,我就发现我写东西的时候急,不从容。总是想赶紧推进,赶紧写事,赶紧往下写。你看人家贾平凹写东西、陈忠实写东西,或者余华写东西,包括鲁迅写东西,他们会非常淡定从容,甚至有的地方有些闲笔。然后描写一个人的状态,他一定要描写得到位,让你能够感受到这人活过来了,已经浮现出来了。所以组合就是把拼图构造好。
最后一个要诀,表现。表现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叫作“最初的动机,最后的目的”。就是你写这篇文章到底是为了什么。作者说:
我们写文章,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唱歌用声音,舞蹈用肢体,画家用色彩、线条,他们也是表现。为了表现,我们把观察当作功课,表现是最终的目的,也是最初的动机。为了表示强调,我模仿《大学》的句法反复说明:要表现必须先组合;要组合,必须先选择;要选择,必须先观察、 想象、体验。观察、想象、体验而后选择,选择而后组合,组合而后表现。
比如各位知道很有名的一首词——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到最后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才把前面的所有的情绪,全都散发出来了。这就是表现,就是你最后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书里边有一篇范文,叫作《妈妈和猫》。就是写作者的妈妈特别喜欢养猫,对猫有一种溺爱。他们家有一只猫,说这只猫偷吃的东西,肯定比老鼠偷吃得多,但是妈妈依然很喜欢这只猫。后来这只猫走掉了,他妈妈本来说不养猫了,但又换了一只新猫来。到文章的最后,他把妈妈和猫的种种故事写完了以后,我们才能够知道,这篇文章要表现的是什么。我们听一下最后这一段:
我们后来搬了家。猫是不肯随主人搬家的,所以我们有一段时间没猫。妈妈自己也说:‘不养了,太麻烦了。’不过,她终于忍耐不住,又开始在菜钱里抽一两块钱买点猫鱼。新收养的野猫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它生下来最近两窝小猫的时候,妈妈还是为它安排了住处。它比以前那一只差得太远了,它所偷吃的也许比老鼠还多。不过,妈妈看来好像并不在乎这些,她甚至也不在乎一只猫美观与否。妈妈只是要一只猫。
是的,妈妈只是要家里保持有猫便好,并不是为了纪念什么,她只是喜欢一种有猫的氛围。而且,我们都渐渐地不肯做她的猫了,但是她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爱。当她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去处,她是需要她的猫的。她永远希望她的猫舒服地躺在她身边晒十二月的太阳,她打着她的毛线,照顾着它们,用微笑的眼睛和温软的心。
听出这个表现了吗?就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妈妈为什么一只又一只地养猫,为什么家里边一定要有猫,是因为爱,是对子女的爱无处安放了,所以养了这些“毛孩子”。我朋友圈里有好几个喜欢养猫的人,都把猫叫老大、老二、老三,就是按小孩子的名字这么叫,就像“妈妈回来了!”这种感觉。因为他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去上大学了、工作了,然后他就开始养猫。所以你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感受。一定不是简单地把这个事记完,而是要有情感。
各位还记得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吗?现在被很多网友玩坏了,总模仿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朱自清先生描写爸爸那个胖大的沉重的身躯,爬站台,然后爬过来,爬过去之后,为他带来了一袋橘子,最后走掉了的那个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就是爸爸老了,但是爸爸对儿子仍有关怀,以及成长所带来的失去,这是每一个人所共通的情感。
者最后总结了自己写文章的三个阶段,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很受启发。第一个阶段,叫作文从字顺。我觉得咱们要求别太高,四十岁以前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错了,就是没有特别奇怪的病句,文章写出来流畅,符合基本的表达规则。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意新语工。就是你能够有一些不同的表达,你描写一个东西,可以有发明、有创造,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叫言近旨远。言近旨远不需要过多的发挥,就描写眼前的东西,但是回味悠长,已经跑到了很远的地方。你看“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有言近旨远的意味。我在读言近旨远这个词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了《孔乙己》。各位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吗?《孔乙己》最后有个情节,就是老板到了一个时节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然后把黑板擦了,还剩下那一行就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春节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大约他真的是死了。”文章到这就结束了,没有过多情感渲染,但是你会跟着那个老板,整天在问那十九个钱的事儿,总是记着孔乙己好久没有来喝酒了,以此来感受文章的深意。这就是我们说写文章的三重不同的境界。
关于言近旨远,作者在这里边举了一个短短的例子,很有意思,是作家林文月的一篇文章——《翡冷翠在下雨》的结尾。翡冷翠是什么?就是佛罗伦萨,被民国时期的人翻译成了翡冷翠,其实翻得很好听。林文月去翡冷翠旅游,然后导游给他们讲解当地的那些美景和文物,结束的时候,她说:
这时,有钟声传来。发自远方近方、大大小小各寺院钟楼的钟声齐响。每一个行人都习惯地看一看自己的手表。‘请对时吧。这是五点钟的钟声。’导游者附带加了一句说明.我也看了一看手表。一点三十分,这是台北的时间。有一滴雨落在表面上。
到这里这就结束了,这就是文章的结尾。林文月作为一个游客,低头一看手表,没调过, 还是台北的时间,一滴雨正好落在这个表面上,就结束了,剩下的你们自己去想象,这个就叫言近旨远。我们写文章,最后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我觉得对人生来讲,已经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了。用海明威一句名言说,就是:“文字越简练越好,背后的故事越复杂越好。”就是言近旨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