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辍学,19岁创业,20岁月营业额百万,这个妹子凭什么这么厉
昨天,我在咖啡厅里像平常一样学习到深夜,晚上10时,点了份外卖当晚餐。
目不转睛盯着电脑,随手扒拉着饭。
一头扎在产品课程里的我,对身边环境完全没有感知。
咖啡厅里喧闹的音乐和来来往往的客人就好像静音一般,已经从我的世界隔离开去。
邻桌有两个男孩子想和我搭讪,我便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着,最近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爱的人也很远,实在没有什么能分我的心。
话到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对我说:“你真的太刻苦了,感觉你特别努力。”
我笑了笑,这年头,谁不是在努力?
翻看朋友圈,北京跑团96年的妹子,拿下了内蒙古全马第三名;本科导师工作之余又开了一家公司;刚满20岁的曼如妹子,九月还没到底,就已经月入100万……
我觉得朋友圈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人生百态,就好像昨天弟弟说的“我去图书馆,里面全是人,我去网吧,里面也全是人。”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天下之大,行者熙攘,来而复去,各自殊途。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却还是想着更上一层楼,有的人只嫌现在的生活太累,一门心思想浮生偷闲。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上文提到的曼如小姑娘,说小姑娘,是因为到今天为止,她才只是一个刚满20岁的孩子,为什么要写她,因为在她身上,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1998年,曼如出生在广东一个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又生育了5个孩子,一家7口全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因为家境贫穷,排行第二的曼如,只上到初一就辍学了。
13岁外出打工,在佛山一家制衣厂工作了四年,2011到2015,作为厂里年纪最小的员工,她度过了人生中最苦的四年。
因为没钱,一个人租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一下雨几乎就淋湿半边屋子,制衣厂的工作非常辛苦,从早到晚都坐在缝纫机前,给数不清的衣服做加工,回到家还得自己修房子和整理潮湿的屋子,饿了就自己做点粥,拿个不锈钢盆吃了就算过了一顿,好不容易赚了钱还得补贴家用。

我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漂亮小姑娘在那些年经历了什么,本应是被宠在掌心的年纪,却被迫远离家乡进入尔虞我诈的成人社会,极度贫寒、极度孤单、极度疲惫。
回想起我自己,有时候生活条件特别差,睡觉洗澡都被蟑螂包围时,会觉得心里不平衡,对现实有一种恶心和想逃避的感觉,同样是女孩子,谁不想对自己好点,可当初的曼如没有机会,生活和家庭的压力已经逼得她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坚强。
2013年,曼如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90后的女孩,没事都喜欢逛逛淘宝看看韩剧,她也喜欢逛淘宝,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因为她自己就在制衣厂工作,所以对价格和成本有着天然的敏感度。
不过,尽管在当时她发现了电子商务的好处,却因为接触网络的时间不长,错过了像雪梨们那样通过做淘宝逆袭的机会。
只是毫无疑问,手机带给她的改变,在如今看来是翻天覆地的。
2013年-2015年,曼如一边工作一边了解网络,这两年,是中国微博和微商发展的巅峰阶段,她看到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也在慢慢积累自己的实力。
2015年,曼如结束在制衣厂的工作,自己摆摊卖衣服。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她是17年(19岁)开始创业,其实据我的了解,她的第一次创业,应该是17岁,即2015年。
因为长得漂亮,她直接为自己的衣服做代言,后来发现线下推广实在困难,熟悉网络的她,便在网上寻找平台宣传自己累积人气。
可做线上营销哪里又是那么容易呢,因为玩的时间短,她的微博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直到现在都只有7万多粉丝,但是她很聪明,抓住了短视频这个风口。
曼如第一个玩的短视频平台是快手,那里有无数和她一样出身农村,学历不高,收入不高的人,她有很好的机会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过这姑娘出名的方式真的是拼,在农村的围墙边,拿着砖头敲自己脑袋,有时被打到吐血。

她抓住了乡村青年猎奇的心理,用破坏自己的方式赢得了他人围观的目光,在一片喊打叫好声里,声势浩大地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粉丝。
2016年,曼如18岁,她把网络中积累的粉丝转化为自己的客户,摆着地摊悄无声息地赚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在老家全款为父母买下一套房子,也承担了兄弟姐妹们的所有学费,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她爱的人都不再为基本的生存烦恼。
2017年,曼如19岁,她把剩下的钱全部投到了化妆品行业,并创办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美迪智。
创业初期,她没有过多的人手,找店面、装修、进货、发传单、销售都是自己一人完成,后来,她把身边那些早早辍学的女孩子都吸引到自己团队,在广州组建了一支极其年轻的娘子军。

此刻,已经是互联网老司机的曼如,把自己的宣传和营销阵地扩展到了全线,她早已不再是快手上那个用板砖敲自己脑袋的傻姑娘了,她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发传单的小熊。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傲娇的发传单手段并不会被人理睬,但在网上却是独一无二的,人们见惯了千篇一律的模样,所有的不合逻辑都是眼前一亮,特别当她发完传单摘下头套,露出美丽可爱的笑脸和满身的汗水时,大家对她的喜欢和钦佩之情,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曼如在快手上凭借“发传单的熊”成了网红,等到了抖音,不仅她是网红,连她曾经扮演的熊都成了网红,一时间,所有穿成熊模样的小哥哥小姐姐都火得一塌糊涂。
曼如通过快手和抖音吸引人气,也通过19岁当董事长赢得注目,无数人通过抖音和快手添加她的微信,成了她产品的精准客户。
如果说在短视频上我们看到的曼如是一个可爱、努力、漂亮的小妹妹,那么在微信里,我们看到的曼如,则是一个极其专业的营销高手,她用朋友圈做推广,但是很少吆喝自己的产品多好多好,她通过展示客户的订单和评价,用源源不断的数据和成绩为产品说话,同时通过社群裂变的方式,让所有客户都为她做口碑宣传。

我目前知道的,是刚满20岁的她,已经拥有了300多平方米的总部办公室,线下为上百个像她一样的女孩子创造了工作的机会,线上14个加满人的微信号,相当于每天对7万精准客户做精准营销,近万人的代理团队,辐射近万个朋友圈。
这个九月,她花了24天做到月流水百万,下个月目标是翻倍,正如她自己在抖音上说的:“有时候忙着忙着,都忘了自己是个小女孩。”
我有时候看着看着,也忘了她是个小女孩。

从13岁到20岁,7年时间,对我们在学校的人来说,是从初中到大学的7年,我们深藏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学校的象牙塔里,过着90%中国青年共有的生活,我们有比很多人都好的学习条件,但却恰恰忘记了这个世界的的残忍竞争本质。
我们以为进社会也像读书一样按部就班有因有果,上完中学是大学,学完课程就有学分,不是的,相反,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有很多努力的人得不到回报,有很多善良的人命运多舛,也有很多人在坎坷困境里逆风翻盘。
我们没办法改变环境和既定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就像《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哪怕是被打入辛者库刷马桶,也要刷得最好,想着绣佛像赢得太后的注目,便用头发做线,丝丝诚意无人能及,也像生来贫寒的曼如姑娘,哪怕是打工辍学,拿板砖把自己拍得吐血也要出人头地。
优秀者历来是狠角色,最狠莫过于敢虐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