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人生修炼: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2022-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人阑珊
网图侵删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记得在2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台湾老师给我们上过一门课程,叫presentation,即有效表达。当时主要学的是公众演讲和授课技巧。这么多年过去,除了课堂,在职场,在人际,在生活中,因会说话尝了不少甜头,也因不会说话吃了很多亏,交了很多学费。

所谓实践出真知,经历过方才真正懂得: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心若莲

心有善念,口吐莲花。语言可以暖心,也可以伤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好说话,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贴,也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

某日中午,丈夫在厨房挥汗如雨,从洗菜、切菜到烹饪,费时一个多小时,总算完成了三菜一汤。“颜值控”的妻子,一边将菜搬上桌,一边不满地数落道:老公,你这菜怎么搭配的?红烧排骨怎么还加上胡萝卜?酱油怎么放这么多呀?……妻子又用筷子夹了一口青菜,皱眉道:哇,这菜怎么这么咸?咱们家的盐是不是不花钱啊?……本是热气腾腾的餐厅,气温骤降。

这时,女儿从房间跑出来,奔向餐桌,夹起一块红烧排骨,咬一口,红扑扑的小脸像花儿一样灿烂,丝毫不吝啬对爸爸的夸奖:“爸爸,这红烧排骨是您做的吗?您太厉害了!简直太好吃了!这是天下最美的味道。”爸爸在一旁,眼里绽放着笑意。

情境中百般挑剔的妻子与童真可爱的女儿,在一个相同的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会说话与否,家庭的幸福指数大不一样。

其实,既能保持家庭温馨的氛围,又能给到丈夫合理的建议,妻子原本可以好好说话,温婉进言:老公,今天的饭菜好香啊,您辛苦了!您看这道红烧排骨,如果少放点老抽,不放胡萝卜,就会色香味俱全,就更馋人了!……想必这样说话的结果,夫妻关系会更和谐,更甜蜜。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在人际交往,职场沟通,也是如此。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情商高的人,无论情绪怎样,压力多大,都会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会说话的人,让人如沐春风,势必会事半功倍。

论语云:贵人语迟,敏于行而讷于言。言语表达不必急迫,谨言慎行,才不会“祸从口出”。

不急不躁,不慌不乱,修身先修心。有话好好说,温和地说,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笑口常开,好运常伴。

网图侵删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除了说话的语气、态度、方式之外,还要懂得心理学,学会说话的技巧与方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框架效应”。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描述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倾听者不一样的感觉,从而使倾听者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曾国藩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他将幕僚草拟的奏折中“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战、败二字的顺序不同,奏折的意味陡变,慈禧看到以后,本来准备责罚的,念败军勇气可嘉,反而降旨嘉奖。

又比如一个病人,要动一个大手术。A医生对他说:动手术,有90%的成功率;B医生说:有10%的死亡率。病人会听A医生的还是B医生的?

再比如去菜市场买牛肉,如果75%瘦肉,你一定更愿意买;如果说25%肥肉,你可能就不太愿意买。

框架效应,是一种智慧,本质是事物的两面性和事物的顺序性。人们在心理上更关注积极、生存、收益,大于消极、损失与死亡等负面字眼。改变一下说话的顺序和角度,结果将大大不同。可见,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网图侵删

一位教写作的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融资路演成功的故事。

之前他去参与路演多次,介绍自己的产品如何赚钱,如何升级换代,投资人听着索然无味,一个个低头刷手机或干别的事情。

后来他改变了策略,先说第一代产品很成功,赚了很多钱,然后他停顿了一下,很沉重地说:“但是我发现我们错了,因为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这时候,他发现所有的投资人都把头抬了起来,注视他。这次路演,老师成功融资了100万。

为什么这一次能路演成功呢?在于老师洞察分析了投资人的心理,在所有的人都在夸自己的产品如何好的情况之下,他反其道而行之,讲了第一代产品失败的故事,进而引发了投资人的兴趣。

在当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瞬即逝。作为创业者或职场人,需要洞悉市场规律,研究分析目标对象的关注与诉求,做出及时反应,并精准表达。

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效应,即30秒内清晰准确地向客户解释清楚解决方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出惊人,在于厚积薄发,日积月累。

要成为人生的赢家,事业成功,人际和谐,家庭幸福,道法术器都不可少。道为修心,法为原则,术为方法,器为工具。而修炼说话的艺术,亦需修心,修身,修行,人生方能气定神闲,游刃有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