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一生(十)
和皇太极一样,顺治帝也是一个情种。对于董鄂氏是专宠,难免会无暇顾及其他人。
顺治帝的情感生活
顺治其实是典型的情种,可是在感情生活上一直不如意。直到他遇到董鄂氏,他内心的所有爱恋才一泻千里地喷薄而出。
其感情之炽热、行动之不计后果,均远远超出了他的父亲皇太极。
董鄂氏,满族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她本是顺治第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却与顺治帝一见倾心。
炽热的情感令人疯狂。虽然顺治帝明知道董鄂氏是自己的弟妹,自己不应该有所企图,但他管不住自己。
他越想压抑这种情感,这种情感便越发的汪洋恣肆。董鄂氏也渐渐达到无法自持的地步。
种种危险的征兆被孝庄太后察觉了,她感到少有的不安,决定以特殊手段转移顺治对董鄂氏的注意。
七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突然死去,孝庄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不期而至。
关于博穆博果尔的死,汤若望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载:“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
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光。
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是自杀而死。”
对于博穆博果尔之死,孝庄怀有深深的内疚。顺治皇帝未尝不是如此,八九月间,他先后两次举行仪礼,遣官祭奠胞弟。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急切地将董鄂氏接入宫中,八月册封其为贤妃,九月谕升为皇贵妃。
在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中,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处理好与孝庄太后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孝庄对董鄂妃有成见,董鄂妃则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设法改变婆婆对自己的看法。
“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她注意观察孝庄每一个小的举动,熟知孝庄的兴趣爱好,处处逢迎,由此缓解了婆媳间的紧张关系。
尤其在皇后病重时,董鄂妃五昼夜目不交睫地陪侍病榻,不仅令皇后很受感动,而且令孝庄为之心宽。
顺治十四年(1657年)冬十月,董鄂妃终于生了皇四子。
巨大的喜讯令顺治欣喜若狂,尽管在此之前,顺治已有了三个儿子(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康熙皇帝的第三子玄烨),但那些皇儿的母亲都不像董鄂妃这么尊贵,顺治称此子为“朕第一子”,举行隆重的庆贺典礼。
顺治皇帝还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系列孝敬之举会赢得母后的欢心,从而减轻他第二次废除皇后的阻力。
殊不知,顺治皇帝的想法完全错了。他由于一心想立董鄂妃为后,情急之下,只考虑到事情好的一面,却根本没有想过此事可能带来的麻烦。
他似乎压根就没想到,此举就等于痛击母亲的软肋,等于冲击已定为国策的满蒙联姻,等于毁坏来之不易的大清江山。
孝庄太后是何等厉害的角色,总是从维护国家社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了国体的稳定,她绝不允许一而再地轻易废除一国之母。
她对儿子的企图看得一清二楚,但她不会太过怪罪已成为一国之君的鲁莽的儿子。
相反,她最有可能怪罪的对象是董鄂妃,因为这一切都是董鄂妃造成的。而且以常理推断,董鄂妃最有可能成为废后行动的策划者。
这样在孝庄眼里,董鄂妃变为一个深藏不露的阴谋家,她平日的所有善举都变成伪装。
联系到董鄂妃在没有入宫之前便给皇族带来的混乱局面,孝庄太后有相当的理由将她视为红颜祸水。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了大清的国运,孝庄也应该压制甚至铲除董鄂妃。
孝庄还未做出反应,顺治帝已高高兴兴地将废后的计划告诉董鄂妃。
董鄂妃一听,顿时瘫软,她已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长叹一声,顿足说道:“这怎么可以呢?!陛下责怪皇后没有及时询问太后病情,这是有道理的。
可是,皇后对太后从来都是非常挂心的,此次可能是一时没有想到,因此没去看望太后。这点过失,何至于被废除呢。
顺治帝还想说什么,董鄂妃没等他开口便坚决地说:“皇上如果非要废除皇后,妾也不敢活下去。”
事情果真如董鄂妃所预料的,孝庄太后根本不同意废后,而且没有任何回旋余地。顺治听从董鄂妃的话,也没有再闹下去。但即便如此,孝庄对董鄂妃有了很大的成见。
没几日,董鄂妃刚刚出生的儿子突然间死去,令她痛不欲生。
孝庄并不理会董鄂妃的身体状况,坚持按惯例让董鄂妃随侍左右,没有她的吩咐,董鄂妃必须一直站着。孝庄还故意装作身体不适,让董鄂妃昼夜服侍。
孝庄的行为不仅摧残着董鄂妃的身体,而且给她带来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她的这些苦楚,不敢向任何人诉说,更不敢告诉顺治皇帝。
过了没多久,董鄂妃心力交瘁,病倒在床上。顺治帝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试图医好自己的爱妃,可是,董鄂妃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了。
在医治好皇后的病之后,孝庄打算认汤若望为义父。趁此机会,汤若望又一次向孝庄建议,请她以后不要再保护那些僧徒。
并说:“因为您是皇太后与国母,以您的榜样为全国人民表率,态度不可不慎重,而对于那些僧徒们,凡是有理性学识的人,无不加以诽笑的。”
孝庄派人向汤若望传达她的答复,称:“我不可能突然摆脱掉那些僧徒们,这是我要渐次施行的,并且以后决不容许他们再行干预国家的政事了。”
自此,基督教渐渐在孝庄与顺治的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因此在全国广泛传播。大批基督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全国洗礼入教者达十万四千之众,成为一个很大的势力。
顺治帝在“佛光”的怀抱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且将这一信仰传播给爱妃董鄂妃。
董鄂妃正处于病痛之中,她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怀疑,自问自己聪明贤惠与人为善,为何结果却是儿子死亡自己病痛。
难道是上天在捉弄人,让她饱受人间的悲苦?她百思不得其解。佛教中的教义似乎打开了一扇门,让她有所寄托。
于是,她崇敬三宝,栖心禅学,不断从佛经中琢磨人世的道理。
她的病越来越重,快要支撑不下去了,于是她想悟透一个道理,即:“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她悟不出来,便问顺治,顺治总是笑而不答。
顺治的崇佛行为甚至感染了从小就信奉喇嘛教的孝庄,但母子间并没有因此达到沟通。
董鄂妃是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病逝的,年仅22岁。
她的去世,也将顺治的魂灵勾走了。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欲知详情,可听下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