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2024-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弘玥

心脏的节律失去正常的规律即为心律失常,包括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理情况下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等,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缺血缺氧、炎症损伤、原发性离子通道病等,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作用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等也可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心律失常。

其发生机制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自律性增强

2、触发活动

3、折返激动

4、传导阻滞

当冲动下喘传适逢心肌的相对不应期或绝对不应期时,则冲动传导延缓或中断,此为不完全或完全性传导阻滞。

此不应期若为生理性不应期,则为生理性传导阻滞;若为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则为病理性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和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停搏

(4)窦房阻滞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又称房性过早搏动(PAC),简称房室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提前出现的激动。

2、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AT)简称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

根据房速的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可分为自律性、折返性及紊乱性房速。

(3)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CAT)简称房扑,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更快而规则的快速性房性异位心律失常,多为阵发性,较心房颤动较少见。

(4)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1)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心律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预激综合征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

异位起搏点来自于心室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性早搏。

(2)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即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

(3)特殊类型的室速

(4)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5、心脏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阻滞

(2)二度房室阻滞

(3)三度房室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