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笔记 无知、衰朽、贪婪
27、无知:心法+算法的双重智慧
人文为社会秩序提供了基础,满足了精神生活的需要。艺术为科学带来想象力,哲学为科学带来思辨力。
混合算法,跨越了文科和理科,心法还是算法,缺一不可。
有两个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同情心。
要想提升个人竞争力,必须突破界限,兼顾算法和心法。要发展自己解决“可计算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复的“算法”;还有发展自己解决“不可计算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心法”。
28、衰朽:发现时间的算法,成为时间的朋友
时间的机制
人世间几乎所有的奇迹,都和时间有关。
我们的决策到底能不能改变时间的命运,我们做的事到底能不能改变未来?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恰好呈现了这样的时间顺序而已?
时间的底层机制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对世界理解深度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不同。
聚焦。时间有时候和光一样,当我们极度专注,聚焦的时候,就像激光一样,有强大的切割能力。
要事第一。
要有一个随时间一起自动驾驶的东西。可以自动创造价值。
过去是清晰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需要冷静的接受。过去只能作为已知条件,而不是简单的作为“因”。把存量资源运用的更灵活、更充分。
专注于现在,将过去串起来,或者放下,通过重新配置和理性计算,用于不可知的未来。
我们要始终提醒自己,我们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
坐着空想,连困境都不是。
29、贪婪:用半径算法找准人生定位
人生一大难题是贪婪,不光是贪钱,还有贪多。人有无限可能性很好,但人生也是有限的,要如何选择。
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
认知半径要尽可能的宽。视野狭窄,容易被世界抛弃。
问题在于,人很容易混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我知道我不知道”很重要。
关于能力圈,由两句话:
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能量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注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
规模,本质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要想上规模,做的动作就得少,就得简单。
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拥抱随机性,努力创造确定性。
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件事,行动圈里的事。
逾期很努力,去盲目追逐所有机会,不如打造好自己的内核,把时间和资源花在那些不变的事物上。
“人生定位”是什么?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关键词是什么?需要对现在的定位进行调整吗?
30、你好,赢家!
人生的两类问题:一类是有边界的问题,一类是没有边界的。
第一类像实验室,总有标准答案。而第二类,真是世界,社会上几乎都是这类问题。看起来没什么,但情况复杂,需要理清头绪,权衡利弊,在不确定的状态下做选择,也没有标准答案。
决策水平的五个级别:
1、依靠直觉
2、主动思考后,在几个方案里选择
3、用对决树,形成概率化、结果化的认知
4、形成可重复的算法
5、通过贝叶斯特持续更新你的决策算法
我的感想:
到这里,30节的人生算法课就结束了。我虽然是个理科生,但思维偏向文科,老俞的抽象思维开始很不适应,课程听一遍过耳不过脑,再看一遍似乎过了脑,又没有记住什么,所以选择手打字的方式记录了一遍。概括起来,是先打造自己的内核,再选择一个好的跑道。练习自己的概率思维习惯,证伪的科学精神,足够的乐观,去拥抱不确定的未来。
对于最近特别适用,冠状病毒直接禁足了整个春节,科比的飞机又失事,无论有多少情绪上的波动,都可以简化为,这是两件事都是非常小概率发生的事情,但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看眼下看未来,每个人都有感染的可能,那就要做什么去提升安全的概率,而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深陷各路谣言中恐惧。
最近自己在减少行动半径,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禁足”,宅在家里的时间,吸引自己做的事情不那么多了,但愿意花时间去打磨一件事情。人有的时候会半途而废,拼的是意志,更是赢的意志,而能做到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内核,调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去提升一件事做成的概率。
解决问题不是特别擅长。有的需要专业深度和有的是人文素养;有的是情商,有的是理智;有的可计算,有的不可算。
感觉这个充满理性的课像个严厉又有温情的老师,最后这样说:
“当你赢了,可以跟别人说我运气好,输了,别怪运气差或差一点,而是从技术角度去反思”。
你好,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