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问题:请结合实际案例模拟你在家庭教育咨询过程会面临不同时间、空间、不同来访者的不同问题,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予来访者进行相关理论分析,(运用至少少个理论)并做出相关建议。
案例:8岁的孩子每次在爷爷奶奶来到家里的时候,就对爷爷奶奶特别好,又是煮饭又是端洗脚水,陪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而这个时候孩子就不听妈妈的招呼了,还故意给妈妈做鬼脸,觉得妈妈拿他没有办法,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妈妈一吼孩子,爷爷奶奶又要护着孙子,妈妈就觉得你以为我不敢打你,挑衅我,所以妈妈就特别反感不想爷爷奶奶来,觉得一来孩子就不听她的话了,就听爷爷奶奶的了,妈妈还觉得孩子这样做是拍马屁,为了让爷爷奶奶保护他,这个孩子三岁前是爷爷奶奶带的,妈妈是在三岁后开始带的。于是每次爷爷奶奶来了,妈妈就会和孩子发生矛盾,甚至打孩子。这样爷爷奶奶也会和妈妈发生矛盾。
那这个案例中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第一用金字塔理论来分析,
孩子在三岁前是爷爷奶奶带的,妈妈没有带,从感情上孩子和爷爷奶奶更亲近,那爷爷奶奶肯定也没有妈妈要求严格,从信念系统决定价值观决定动机决定行为习惯来看,孩子的信念系统中建立的是爷爷奶奶更爱他,更亲近,更安全,所以爷爷奶奶一来,他就自然的和他们亲近,煮饭、端洗脚水都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做这件事情的动机,那就是爷爷奶奶是最亲的人。有爷爷奶奶在肯定听爷爷奶奶的,妈妈的要求严格和他站在了对立面,每次爷爷奶奶的袒护又让孩子相信,有爷爷奶奶在他们肯定是会保护他的,所以孩子敢挑衅母亲,拌做鬼脸,甚至不听妈妈的招呼。
第二,用四循环理论分析,信、行、效、优的四循环模型看,这么多年每次爷爷奶奶来了,都要发生矛盾,而且爷爷奶奶都护着他,他都成功了,所以他的信念、行为一次一次得到了肯定,更加强化了这一个信念体系,所以就越来越想爷爷奶奶来。
第三,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孩子三岁前是爷爷奶奶带的,他没有和母亲建立安全感,爷爷奶奶是他最相信最亲的人,爷爷奶奶来了他自然想依赖爷爷奶奶,妈妈又不喜欢爷爷奶奶,这个时候妈妈又让他感觉到了不安全,对妈妈产生反感和攻击行为,所以就不听妈妈的话了,爷爷奶奶不在的时候,孩子没有办法,为了保护自己只有听妈妈的话了。从内心层面孩子没有认可妈妈的位置。
第四,从双系统理论分析,思维决定行为,这是思维系统的认知问题,妈妈的思维需要改变,要从孩子思维系统解决问题,而不是从行为习惯解决,让爷爷奶奶不要来,发生矛盾打孩子,造成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五,从染缸定律分析,母亲因为爷爷奶奶来家里,因为孩子的事情发生矛盾,每次吵架,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伤害,更加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缺乏。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孩子也学习到了与人相处的方式。
合理化建议:
第一,妈妈要改变思维,接受爷爷奶奶经常来家里住的事情,要对爷爷奶奶好,要孝顺爷爷奶奶,从而得到孩子的认可,让孩子相信妈妈和他喜欢的是同样的人,是爱他的。让孩子安全感得到满足。
第二,对儿子给爷爷奶奶煮饭、端洗脚水的行为要肯定,表扬,孩子这是孝顺的行为,不要冷潮热讽说孩子拍马屁,认可孩子才能够得到孩子的信任。
第三,爷爷奶奶在,孩子想陪爷爷奶奶值得鼓励,如果有需要完成的事情,要事先给孩子沟通好,什么时候陪爷爷奶奶,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完成。从思维层面给孩子引导,让孩子认识到爷爷奶奶在并不代表我可以不完成事情,还要告诉孩子事情没有做好,谁在都不能够保护他。
第四,可以给老人沟通一下,孩子要完成事情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先去完成事情,然后再陪他玩。
第五,不要和老人发生矛盾,争吵,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此咨询已经给家长分析沟通,家长觉得非常接受我的这一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