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飘如尘埃

        断断续续的一个月,终于用零散的时间将贾平凹先生的《秦腔》读完。读完后,对贾先生由衷的敬佩。这篇著作引发了我儿时的记忆,有种隐隐的共鸣,所以它不仅是贾先生的宣泄,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宣泄,我决定把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思考写下来。 

      《秦腔》整本用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引生为第一视角,围绕着清风街展开叙述。在陕西312国道旁的清风街,有着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善良、勤劳、朴实,他们喜爱秦腔。当国家实行起改革,社会发生转型,农村是什么样呢? 朴实的农民,朴实的农村,朴实的农业大国在社会仓促的快速发展中有些什么经历? 这样看来《秦腔》所叙述的不仅是清风街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贾平凹先生从小生活的清风街原型棣花街,而是整个中国在那个时期农村的经历,人物都很真实,以小见大,影射了中国农村在二十世纪末的历史。 

        清风街上的人人事事基本上都和夏家有关,夏家出了一个人物夏风。引生通篇眼里只有白雪,不喜欢夏风却又畏惧着夏风。夏风是个作家,对秦腔无感,甚至有些讨厌,认为秦腔是旧的东西,成名后把清风街最漂亮的女孩白雪娶为妻子。清风街上的人都认为夏风和白雪是郎才女貌,夏风和白雪开始也是这样想才会走到一块儿,但随着夏风在省城里工作与生活,婚后与白雪处处都相处不算融洽,逐渐地双方也都认识到这种差异。这也体现了一种爱情的矛盾和冲突吧,城市与乡村,文化人和农村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撇开爱情不说,我感觉贾老写这个人物像是把自己的某种性格也写在里面,从小在农村长大和成名后对家乡的看法以及后来的夏风很少回到清风街,某些方面的夏风应该是贾平凹先生的化身。

        引生最敬重的是夏天义,清风街上很多人敬重的也是夏天义,在小说中夏天义是清风街的老主任,一辈子都在为着整个清风街做贡献。这个人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夏天义,年轻人不理解,认为这样的老人太过迂腐,明明一把年纪却总想着去影响别人,不服老。在我看来,夏天义是一个有智慧的朴实农民,对土地有浓烈的感情,其实这样的老人是一本睿智的书。

      我说《秦腔》也是我的宣泄是有原因的,其实《秦腔》的描写只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平凡的人事在贾平凹笔下用最简朴、平实的语言叙述却能让我看的欲罢不能,直呼过瘾。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我小的时候邻居家有个大我十多岁青年叫红旗,现在想来,就像书中引生这个角色。我以前不理解红旗的世界是什么样,他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有我们,另一个世界没人知道,通过《秦腔》我隐约有些明白了那个青年的生活,甚至有种回家乡看望的冲动。尽管书中的人物地点离我的生活有不小的距离和差距,却总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似书里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曾生在我身边真实的存在过……贾老像是真正的把人物写活了,再一次像贾老致敬。读着读着越发觉得贾老先生对生活和农民有着极深的理解,国家在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后把发展重心放到了城市,这种大环境下对农村造成的冲击被这本《秦腔》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书中后记提到贾平凹写这本书是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写作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为他的故乡棣花街写这本书,祭奠棣花街二十年的亡人,这二十年是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革的二十年,这块碑,也是为这二十年的中国农村所立。他又惶恐到这本书农村人,城里人,陕西人,外省人能不能真正的读懂和理解可能与他们生活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状况和情绪,但顾虑着不写出来又觉得郁闷和难受,还好贾老写出来了,庆幸贾老写出来了。这段可能被忽略的历史以《秦腔》表达出来,是对世纪之交中国农村生活的一种记录,具有考究价值,第七届矛盾奖也是一种印证吧。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那个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故乡了,听说儿时的玩伴如今已然成家,好多人的面孔在我的记忆里都有了模糊,故乡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现在的那个有着我童年的故乡也成为了一种概念。

《秦腔》是一块碑,以清风街的故事行将过去的棣花街。

于我,以这篇读后感慨行将我的童年,我出生的地方。

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