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真正想要的生活吧!-读小火有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3757669/ab7a369324fa4202.jpg)
1
转眼《小小小小的火》读完快2周了,因最近太忙一直没时间写写感受。
还记得刚刚拿到这本书,面对书名,曾感到很好奇——《小小小小的火》到底什么意思?
这个火,代表什么呢?
为何是小小小小的?
记得梵高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当我读完此书,发现“小火苗”这一意象贯穿整部作品。它是情绪中想要爆发的因子,是母亲腹内生命的种子,也是“为公义而战,为不公平斗争”的信念,更是寻找自己、渴望自由的念头。
2
还记得封面上的副标题:“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想起自由,想起真正想要的东西,最近真的思考蛮多的!
昨天还在跟同事争论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她儿子总是班级前2名,自信之情溢于言表,她滔滔不绝的讲她的规划,把儿子未来的工作都给安排了!
虽然也为她高兴,但是我跟她的教育理念是不一致的。
我认为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注意:是她本人的幸福,不是她家的,不是她们学校的。
并且要让孩子们知道,任何事都有无限可能,不能只以成绩衡量,
好比成人世界,不能做一件事情总以是否赚钱为目的一样!
3
静静得坐在阳台上,微风轻拂,眼前的一盆小花随风摇曳,看远处霓虹闪烁,转眼抬起手腕看下时间,发现自己坐在椅子上已经1个多小时了。
手里的《小小小小的火》安静地躺着,封面的火炬似乎也在随风飘动。
思绪飘飞 ......
仿佛看见在美国某条空旷的州际公路上,有一辆塞满行李的小汽车,米娅和珀尔母女愉悦的坐在车里面,后排座位上有个显眼的精致相机和一大堆照片。
她们会流浪到哪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伊奇能找到她们吗?我一直在想。
4
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新书《小小小小的火》,写的是两个家庭的故事,单亲家庭的米娅母女搬到了位于西克尔高地的理查德森家的出租屋,和他们一家六口产生了交集,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两家人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伍绮诗跟我们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需要精心设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走下去?还是不需要计划、遵从内心,跟着直觉走?
作为一个故事,《小小小小的火》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当然,这没有标准答案。
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者是偏重后者的选择的,她希望大家都能遵从内心,过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为,她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米娅,从一开始的神秘,到借用理查德森太太的调查,去一点点揭开她的面纱,最终公开她的身世。
5
读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感受到的是米娅的善良、真诚、聪明、温暖。她好像浑身都发着光,就是那种拥有才华的人会散发的光芒,可是,这种光芒却不刺眼,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是很柔软又温和。因为她不仅暗自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声张、不高调,还心甘情愿地过着一种穷困而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如此,她还能用自己的小小力量,默默保护着女儿,帮助朋友,关怀着理查德森家的几个孩子。
而相反,理查德森太太却跟她完全不同。她富有、进取,拥有稳定的事业和生活,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和掌控力。可是,在这个表面光鲜稳定的家庭中,其实很多东西不知不觉都脱离了掌控,比如她那个最小的女儿伊奇。
掌控,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它会给人带来安全感、成就感,却也能给人带来恐惧。为避免这种恐惧,人又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加强掌控,防止失去它。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掌控越强,想要脱离掌控的反抗也越强。
理查德森太太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于是,最终伊奇放起了一把火,离开了家。
她记得米娅和她说过:“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
6
人生很短,既然一世为人,就要对得起这一世。
亲爱的朋友,我们不是子女的前言,也不是父母的续集,我们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小小小小的火》走一走,我相信你一定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