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剽悍读书营

2018-6月-再见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18人  思维修炼
6月再见

2018年的6月份已经过去。如果我们把每一天当作书的一页,把每一月当作书的一章,那么第六章又书写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调整镜头的焦距,把视线移到6月1日,然后来慢慢的移动镜头,看看过去的一个月到底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值得复盘和总结?有什么值得改进和学习?有什么值得提倡和分享?

这个复盘的思路和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差不多,先泛读了解书的结构和脉络,以及书的中心主旨,然后重点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触动自己的部分。有余力还需剖析全文写作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可以借鉴?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探究写的不好的可能原因又会是什么?

6月回顾

1. 写作-007写作每周一篇-4篇文章/8篇点评

2.阅读--阅读3本,听书6本

3.思维-混沌课程学习吸收

4.习惯-早起/跑步,锻炼

1. 写作训练

- 自从加入007后,每周一次的写作成了我的一项新任务。写作多次以后,我发现,面对写作的心态真得非常关键,如果是应付着交作业,处于被动的状态,那么就有可能写一段时间后会松懈,逃避或者掉队;但是如果是发自真心的想去写一点东西,想去表达一些意思,想去抒发一些感悟,那么写作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自我的需要,一种自然地流露。比如,在五月份我看了一部青春励志片《忽而今夏》,这部剧的故事和情节的设计,这部剧的音乐旋律,彻底地震撼到了我,我被不由自主地圈粉了。内心的表达欲望,促使我写了《忽而今夏观后感》

- 在本月的父亲节,007组织鼓励大家写自己父亲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都有自己和父亲的故事。而故事背后是相互之间情感的传递,是爱的支撑,是时间的见证。我的父亲从一个非常低非常低的起点出发,靠着自己强大的责任感;靠着自己的勤劳,友善,靠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步步地改善大家的生活,无论是以前的大家庭,还是后来的小家庭。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就是我生命最大的贵人,一次次的把我从泥泞的深潭中拉出来,给我一次次地机会,让我后来有反击的可能,让我可以走得更远。具体可以看看我的这篇《父亲,谢谢你》

- 每一个人都会从出生走向终点,每一件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每一个组织都会从成立走向消亡,每一个产品都面临上市到下市,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似乎它们都遵循着一套相同的逻辑。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周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中获得映射。它们就像身边的一面面镜子,也许我们此刻站着的位置,看不清楚,但是通过它们的视角,我们就能更好的映射出自己的问题,能更好的看清和认识自己。

笑来老师曾定义7年就是1辈子,这是多么有智慧的一个想法,因为他把原本人生只有的一辈子,分成了好几辈子,把原本只有从起点走向终点的单向线段,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的圆形,可以一个接着一个的滚向终点。显然一个线段的能量根本无法和那一个个圆形滚动所产生的能量相提并论。所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开始走向终点的时候,就等于一次又一次的在拓展我们的生命的宽度。第三周的写作主题是7年后的自己,那2025年自己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站在起点,看终点,这是一种正向的思维模式,但是如果我们假设自己2025年会是什么样子,倒逼我们现在正确地开始,那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在正向和逆像思维切换的时候,相当于拥有了全视角。感兴趣可以阅读《2025年的自己》

- 2018年一半的日子已经悄悄地溜走了。上半年,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写了很多的文章,听了很多的微课,但是感觉自己还是在原地的踏步,内心不免有点焦虑。在结束上半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在家好好的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原则-《2018年最关键的原则》。这些思想主要来源自己的上半年思考,行动的感悟,作为原则,他又是我行动的指导,是我行为的准则。但是他也是有生命的,需要被全身心地呵护,培养。每个原则都有自己适应的土壤,都有自己正确的适用边界。作为主人,就应该让它从1.0,2.0 这样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成长起来。当我们成为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当我们一起成长,互相成全的时候,也许这些原则也就超越他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怎样写作

2. 阅读训练

本月,我只阅读了二本书,《怎样写作》-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叶圣陶,夏丏尊。这两本不只是语文写作的辅导丛书,更是思维训练之书:

我发现叶圣陶大师,文章写得好,关键在于其强大的思维能力,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强大的概念解释能力。一些概念从小学开始我就很模糊,但是经过他的解释,豁然开朗。举个例子:比如说什么是记述,什么是叙述?这个概念我真的是模糊的。

下面具体来看看:

什么是记述?

回答:对于某种事物,说述它的形状怎样,光景怎样,是记述;是空间的,静止的。记述文是静止的照片。

什么是叙述?

回答:说述它的变迁怎样,经过情形怎样,是叙述。是时间的,动的。叙述文是活动的电影。

从上面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概念解释非常清晰,而且两者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静止,一个运动;一个比喻为照片,一个比喻为多个照片组合而成电影片段。两者互相对比,互相补充,概念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再举个例子:什么是习作?

我们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的几种解释或者定义:

1. 一个人固然什么都可以做,可是无论什么人都有意思情感,而且无论什么人都生活在人群中,随时有把意思情感发表出来的需要。发表可以用口,可以用笔,比较起来,用笔的效果更大,因此,人人需要用笔发表,人人都要习作。用口发表,凭借的是语言,用笔发表,凭借的是文字。语言和文字其实是二而一的东西,在通行了白话文的今天尤其如此。写得好,就因为说得好。

2. 习作是凭借个人的底子,努力说好话,把它写出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3. 习作就是练习说话,就是练习思想,把那结果写出来。

其中的逻辑:因为有意思要表达,所以要释放出来,可以用笔也可以用口,但是用笔效果好,所以要习作。

习作的本质:习作的本质就是练习说话,就是练习思想,然后通过手把那结果展现出来而已。

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看一个人是否真的聪明,就看这个人的脑子里有没有大量“准确,清晰”的概念。我后来有重新的翻阅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发现里面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深的修辞手法,唯有逻辑,一步又一步,一环扣一环的把一个概念给解释清楚,把你的注意力牢牢地牵引过去。笑来老师和叶圣陶老先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把写文章原来一道解答题活生生变成了一道证明题,一步步地引导,最后自然而然得出了他们的结论。

因此,对于概念的定义能力,解释能力是我们锤炼思想,提升写作的关键之关键。


混沌大课

3.思维大课

在本月的16和17日,混沌大学在上海的世博中心,举办了整整2天的思维大课。其中有11万人在线收听,2500名现场观看,这是多么声势浩大的一次思想的盛宴。

我没有弄到门票,所以在家里在线听了李善友教授的分享。那次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三个模型:“第一性原理,非连续性和第二曲线”。

老师讲得非常得精彩,那又怎样?都是他的思想,唯有通过自己的复盘,反思和实践,那个思想,那个本领才有可能跨越非连续性,跃迁到我自己的身上,才能找到我自己的第二曲线。

回顾自己的过去,通过第一性原理我也跨越过非连续性,也找到过自己的第二曲线。但是,那只是一个小山坡。在提倡终生学习的今天,就要拥有终生成长的心态,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拥有不断跨越非连续性的能力。否则,偶尔的成功,就会成为你的边界,就会束缚你,让你无法逾越。因此用第一性原理来指导自己,产生自己的第二曲线,那是我们人生不断实现跨越的关键所在。

这个世界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他们的行为慢慢地趋同。比如微信,各个层级的人都在刷朋友圈,发红包。比如抖音,你不会玩,还嫌你落伍。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它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融合的多样性,造就了美国的与众不同。上海也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也正因为它的多样性,让上海有机会成为国际大都市。所以跨越非连续性,关键还是要有一种反常识的思维模式,要学会跳出原先重复的死循环,用系统地,全局的思维考虑问题。

曾经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非常让我触动:

一个庙里有两个和尚,他们每天一起去挑水。和尚甲每天很勤快,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挑水地方,但是乙呢有点懒,他虽然每天会碰到挑水的甲,但是心里老是琢磨着:这事一直这样搞下去也不是办法,有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呢?后来想到了挖井。于是他每天挑完水就会留点时间去后花园挖井,时间一长,甲还在辛苦重复地挑水,乙则可以做其他事情了。

在课堂上,李善友老师也讲到了一个懒蚂蚁的故事:

在勤劳的蚂蚁家族中,有一些蚂蚁很懒,在其他蚂蚁搬运食物,搭建蚁窝的时候,它们游手好闲,看起来非常懒惰。可是蚂蚁王国遭受危机的时候,无法找到食物的时候,这些懒蚂蚁就会跳出来,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它们会到处搜索生存信息,指挥勤劳的蚂蚁快捷的寻找食物。而一些没有懒蚂蚁参与的勤劳蚂蚁,在危机时刻则措手不及,无应对之策,结果全部饿死。

因此,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也不应该陷入到低水平的勤奋当中,必须跳出重复的泥泞,去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高于过程,高于细节,更全面,更系统,更全局的视角。

4.习惯培养

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很多习惯的培养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月,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早起。早起的时候,头脑比较清晰,也没有什么干扰。可以阅读大师的智慧,也可以促发自己思考,输出自己的感悟。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把早起当作一个朋友,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位置一起约会,那是多美好的事情啊!

为了锻炼身体,我在本月也开始了跑步。虽然跑步本身很枯燥,但是跑步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你跑步的目的不同,你的收获就会不一样。如果你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可能这个过程比较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马拉松,那么速度或者训练更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要锻炼自己的一些思维方法,跑步就是你实现思维重塑的舞台。有的时候开始很容易,但是真正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鼓励自己养成习惯,内化为自己的刚需,那样跑步本身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5.结论:

六月份已经过去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能也许只有回忆了。但是六月带给我们应该是思考,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经验,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这些思考,这些经验,这些体验,也许就是我们人生智慧的来源,就像每个人都会死亡,但是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代人所积聚的知识,所保留的智慧,所构建的文明,那是可以被一代一代的留存下来。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看到事情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表面的流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