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了大半生心血,却换来了血和泪的教
《阳光普照》影评
说起来似乎有些玄学,笔者看完这部片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爸爸说他多少年下来,他对外人承认的是自己只有一个儿子。最后在整部电影的中间段小高潮时,引以为豪的大儿子就自杀去世了。
曾经笔者的一位朋友,他的父亲也是常常对他说:“我只养你到十八岁。”最后这句话变成真,在他十八岁将要高考的那年,他的父亲就突发车祸去世了。
这些听起来都让人悲伤的例子,都告诉各位家长或者将要做家长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对待小孩的态度去转化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不然很有可能就真的变成某种“预言”。
话说回来,从这个片子不管是看到犯罪、家庭、父母之爱,它都在围绕教育这个问题展开。
教育这个事情真的是不可重来的,父母要测验到成果,都需要等上个一二十年,看着自己孩子不管是身理还是心理上逐渐成型。当一二十年后,实验开始验证结果,孩子们的主观意识已经开始让他们做出一系列的选择与行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父母才发现之前的教育不管是观念还是方法都有错误,因果效应已经发生,很多事情都无法逆转和重来,这是做父母最难面对的。影片中所探讨的就是面临这样家庭处境的父母与子女。
在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身上展现了作为社会loser的父母心里状态的极端性,将很多自己从来没有实现的希望,以及自己的自尊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大儿子在这样永远被大家给予的希望里长大,所有的想法都是以他人的想法为第一位,被锻炼成就连说“不想”、“不喜欢”、“不要”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说出了“不”就会让大家失望、难过,被当作只能优秀的活在大家眼里。
从他描述的那般司马光的故事里,动画展现司马光砸的缸里躲着的人,就是他自己。当他看着缸里的自己,就像面对自己的黑暗面,那是人性的黑暗面:胆小的、自私的、软弱的。但他不能承认自己的黑暗面,不敢表现出他的疲惫、软弱和无能为力。就像他所说希望能在阴影里躲一躲都成了一种奢望,需要通过死亡这样极端的方式才能够获得。
而恰恰好,大儿子的死将这个家庭所有人推向了另外一种境地,大家都重新去反思: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产生这种迷茫感最强的还是父亲,他开始不敢面对自己的妻子、不敢回家、不敢面对自己出狱的小儿子,在夜里梦见大儿子的身影。
爸爸的角色似乎就像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普通凡人家庭,和那些“父母也会犯错”的人一样,从不能面对“小儿子”这个失败品,就像无法面对自己失败而平庸的人生。想要用不承认失败本身的存在,来证明自己是成功的,或者至少还有一个成功的孩子。
这套荒唐的想法和做法正是被驾校里“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宣传语,或者说也正是我们当下社会宣扬的那些成功学里,给平凡人们塑造出来唯失败与成功的二元对立的价值观。这一切所坚信的、所信仰的、所依赖的知道大儿子的自杀,都被打落得一无是处。
反观妈妈这个角色的存在作用感很强,她代表着仁慈、怜悯、包容、同理,更像是一种体会和陪伴大家悲伤、喜悦,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修炼菩萨。
在小玉妈妈问她:你说的这些,我怎么会放心把小玉交给他。她回复到:“担心啊,这样我就会陪着你担心了。”
她的形象向大家展示了不偏不倚的妈妈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展示了一个家里爱的存在是调节家里氛围最好的粘合剂。
而悲惨又最幸运的小儿子,他也是这场教育失败的实验品。在父亲心里,他站在光鲜亮丽的哥哥的对立面,从不被承认从不被认可,这在许许多多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里都能看到自卑的阴影在青春时期阴影作痛。最终他采取了极端的形式来发泄也得到了命运的惩罚。然而他幸运又幸运在他还年轻,妈妈的爱在他身上引导得善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把他推向另外一种绝望的极端,也在出狱后尝试着好好重新生活。
这又不得不提到“菜头”的存在,他便是小儿子可能会踏进的绝望的深渊。影片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得描写他,但他也是最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从他为了兄弟义气去砍了别人的手,法庭里成了背锅侠,出了监狱却无人关注,回到家家里被封了,奶奶被赶到养老中心住,没有出路只能混黑社会,最终被为了保护儿子的父亲杀死。这似乎又在探讨,是犯罪人的心里无药可救,还是社会缺乏了宽容机制去引导人内心向上呢?
不管是他人的悲剧,还是影片聚焦的家庭悲剧。在一场悲剧中的家庭成员,他们每个成员内心面对命运折磨的起落涌动。即错误已经酿成,损失无法挽回。不仅仅是子女的人生面临着巨大的错落感,父母被这样一份悲剧性的实验结果冲击,导致自己开始怀疑前半生的坚持是否是错误的固执。
最终在影片的结尾的交叉剪辑的手法里,小儿子拿着钱在车来车往的道路上不断加速的蹦跑,爸爸在和妈妈草坪上长谈的时候,爸爸交代出菜头的死因,以及意识到错误并想要弥补而对小儿子默默付出的一切。以及被妈妈讽刺“把握时间,掌握方”这套理论就是个笑话,只要眺望过眼前开阔的风景,人生就是风风雨雨,保持心胸宽怀才能找到最幸福的时刻。他们的人生都放佛在重新开始的美好期许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