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年轻人如何逆袭崛起
你一直很努力,但是却被周围的人所超越,你感觉到自己在落后,却没有出路。那是因为你做的不是真正重要的事,你不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你不具有宏大的格局。
————柯高峰
在《逆转》中,格拉德维尔的核心观点: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制。
01 精英们的的优势
作为一名富有朝气与梦想的年轻员工,你的梦想是成为CEO,赢取白富美,创立大公司,造福全世界。
你要超越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目前所在企业的这位CEO。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必须要知道你的对手比你究竟有哪些优势:
1、资金碾压:CEO与小员工的区别第一在于金钱,可以负的起巨额的学费去各种商学院学习,并且参与各种需要金钱的机会;
2、人脉碾压:作为高层的管理者,接触到的也是各个公司的高管,能撬动更大的影响力与资源;
3、思维碾压: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这是有道理的,人的思维总是被限制在当前的形势中,而很难跳脱出。而以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会比员工视角看到更多,也能更早积累更多思考经验;
4、工作学习时间碾压:作为小员工,更大概率你做的是不断重复的事件,你的进步速度终将有限。而作为CEO,可以将琐事都交给秘书,而去做真正重要的事,并从中获取成长。
笨鸟先飞总是对的,一个人站在一个高的社会地位上,如果不想被淘汰,就会逼着自身进步。而高的社会地位,会更容易获得资源,利用好资源加快自身进步。
02 年轻人的优势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砸咂舌,这都资金、人脉、思维、甚至工作学习都比年轻员工强,那年轻的员工真的没一点机会了吗?
答案是:有的,但不是每个人。
CEO作为先飞的鸟儿,不仅可能不笨,且相当概率是非常聪明,想要后来居上,就要仔细投入我们自身有限的资源。
为了“逆转”,你必须拥有这三个认知:
一、优势和劣势是相互转化的
-
我们一般人眼里的强大和弱小、优势和劣势,其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的不利条件,某些条件下,也会成为你的有利条件。
-
进入《大英百科全书》的历史名人的身世,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十岁以前就失去了双亲之一。在十五岁以前,单亲比例是百分之三十四点五;二十岁以前,单亲比例是百分之四十五。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双亲之一的人,比例也远远超过正常人。所以,单亲家庭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可是对那些没有被这个困难击倒的人来说,他们被迫更早地自立,而且也真的自立了,他们反而因此变得更强大。
-
我们不该一味地追求加强某一方面的优势,正所谓过犹不及。投入和优势之间,是一个“倒U曲线”的关系: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继续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二、想打败强大的敌人,必须使用非常规手段。
- 如果对手比你强很多,那你跟对手针锋相对的硬碰硬是毫无胜算的,你只有剑走偏锋才有取胜的可能性。不按对手的套路出牌,是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必须做的一个选择。
很多人都问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是如何,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做到这么大的成就的?李叫兽说:因为别人都用A方案,而我用B方案。
这就是高手的思维。
三、占优势的一定会败给占劣势的
1.占优势的一方,因为太依赖于既有的优势,往往对环境的变化后知后觉,这给了劣势者逆袭的机会。当条件达到时,劣势一方会迅速占领新的优势,而原有的优势者因为沉没成本,对新的方向跟进力度不足,最终会被劣势方淘汰出局。
2.优势者存在选择悖论,原有优势是成功的基础,在充满不确定的新方向出现时,优势者理性的选择是在原有领域继续保有优势,不在新方向上浪费太多精力。但恰恰是这种理性的选择,决定了没有人能一直保有优势。
总结:
一,优势和劣势是相互转化的,你的不利条件,也会成为你的有利条件;第二,要想打败实力悬殊的敌人,决不能按套路出牌,必须使用非常规手段;第三,从长期来看,占优势的一定会败给处于劣势的,大公司一定会被小公司颠覆。
向上跨越阶层从来就不轻松,向下却非常容易。
关键是:尽可能把注意力投入在成长上。
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即便这个时代机会层出不穷。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上是这样的:人生是一段长跑马拉松,不在乎一开始谁跑的多快,因为早晚你会到达终点。
而“进步”这件事不同,大多数人跑到一定程度就自动放弃不跑了,越到后面身边的人越少。所以马化腾说:专注自己的目标,不断跑就行,跑到后面就会发现旁边的没几个人了。
所以关键又来了,又听起来像一句废话: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当一个终生学习者。
当然,终身学习这件事只是保证你更大概率更加成长,事实上更重要的是运气,且这玩意你是控制不了的。
但是,关键来了又要敲黑板了: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事物上,把每天的进步幅度尽可能的提高1%,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世界其实是这样的,老祖宗也说过:《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你反过来想想也就知道,你不想要最坏的结果,那就定个牛逼的目标。比如超越马云同学,如果你以这个为目标来做企业,最后你做的很糟糕,大概是马云同学百分之一、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水平,那也远超穷苦大众了。
所以为什么这篇文章为什么叫:年轻人如何逆袭崛起。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