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王”苏世民的经验和教训:这25条工作原则值得一读
01 “华尔街之王”苏世民的故事
说到投资巨头,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巴菲特,很多人还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苏世民”,这位73岁的老人身上带着多个标签,每个都可以讲出大段精彩故事。
苏世民本名史蒂芬·施瓦茨曼,是犹太移民后裔。他毕业于耶鲁,之后就读哈佛商学院,在雷曼公司干了12年,离开后和好友创立 了“黑石”集团,历经30年从无到有,如今发展成全球顶级的“另类投资公司”——不靠买卖别家的股票短期赚钱,而靠管理资产,收购企业和房产获得长期回报。
苏世民和他创立的黑石,被称为“新的华尔街之王”。目前黑石管理的资产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简直富可敌国;它让希尔顿、范思哲、乐高乐园等品牌再度焕发生机,还坐拥5000万套房子,是美国最大的私人住宅“房东”,印度最大的商业地产持有者。
但苏世民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个人财富,他还连接着重要的人脉资源。在美国国会预算谈判陷入僵局时,当时的总统奥巴马选择找他来帮忙。而苏世民和现在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40多年的好友,虽然政见上有所不同,但特朗普在商界最常求助的就是苏世民。而因为和美国政界关系亲密, 2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高级部长还联系到他,希望能帮忙解读特朗普政府,可见苏世民的世界影响力。
苏世民一直认为中国是下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他和中国的渊源要从2007黑石上市说起。当时中投公司花了30亿美元认购了黑石1.01亿股,但不久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黑石受到影响,股价下跌。中投的交易被锁定7年,虽然最终回到了发行价之上,但整体算下来,每年的收益差不多4.3%,还被网友戏称为“余额宝”。
虽然回忆算不上特别美好,但苏世民还是希望和中国加深关系。他以本人名义投资1个亿,在清华建立了苏世民书院,这个硕士学位项目每年挑选世界各地200名学生,项目启动时还收到了当时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贺信。
前不久疫情期间,苏世民和中国的投资大佬进行线上交流,认为现在是重仓中国的最好时机。直播中他还为自己的书带起了货——也就是今天要说的这本《我的经验和教训》,马云,马化腾,张一鸣等30多位商业大佬都为他写了序。
书中苏世民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年薪1万的金融外行,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投资人;又是如何在30年里发展黑石集团的业务,在数次经济衰退中抓住机会,最终打造出5000亿资产的金融帝国。结合这些精彩的故事,苏世民坦率地总结了自己的工作原则,还给出了一些投资建议,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也很有帮助。
但这些原则不能断章取义地解读,比如第一条“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有人可能会理解说:细枝末节的小事都不值得做,但其实苏世民本人处理过的琐事数不胜数。
那时还没有电脑和数据库,他为了完成一份分析报告,每天在档案室待10多个小时翻阅报纸刊物,再用铅笔和尺子,最后写了长达68页的报告,因为56页有一个逗号位置排错了而被老板批评。当时他还不以为然,但处理了更多的交易后,他深刻理解了细致的重要性,他这样说:金融界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先从重复练习开始,任何一个细节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哪怕是创立黑石做了老板后,前期很多事也是苏世民在四处奔走。为了募集资金,酷暑7月前往中东挨个公司拜访,每天做6场推介,连讲5天,虽然最后一个投资承诺都没有拿到,但为了做大事的目标,苏世民认为这些尝试都是值得的。
因此相比于单纯死记这些原则,我更建议大家看看他的人生故事,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理解。
02,成功的秘诀:抓住机会,避开风险
苏世民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然后竭尽全力去抓住它。而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领域,就是为别人避之不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大多数人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性地听取和自己有关的话题,而苏世民提醒我们,如果你能发现对方的需求并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那么成就,地位,人脉……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黑石的起步是苏世民最熟悉的并购业务,虽然能维持公司运转,但一旦经济萧条,客户没有需求,黑石就会饿死,于是他们开始考虑新的业务线——杠杆收购。杠杆收购,类似于贷款买房先交首付。比如你要收购一家经济不善的公司,先自付部分资金,剩余的资金进行借款,也就是加杠杆,然后帮助公司改善盈利状况,赚钱后来还贷款,等这家公司发展起来时,就可以高价出售,或者上市获利。
当时黑石成立不到半年,没有历史业绩,很难获得信任。他们跑了18家公司去拉投资,却没有得到一分钱,幸运的是最后一家大保险公司出资1亿。它的入局给其他投资者传递了信心,最后总共募集近8.5亿,随后又说服一家银行获得了贷款。
用这笔资金,黑石完成了它的第一个杠杆收购——在钢铁行业不景气时,从美国钢铁公司买下部分运输部门,成立独立公司。不久后钢铁行业复苏,2年内,他们获得的回报就是投入的4倍。
掘到第一桶金后,黑石并没有躺在成果上睡大觉,而是继续探索机会,他们相继建立了私募和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如今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业务线。
1990年,当美国买家都在逃离房地产市场时,苏世民的团队却逆流而上,买下拍卖中的低价公寓,第一笔就获得了62%的年回报率;08年金融危机时期,他们再次出手,收购多处房屋后进行修缮后再出租,到目前为止黑石拥有了超过5万套房屋,是美国最大的住宅业主。
但不要以为苏世民是个激进的人,恰恰相反他不喜欢冒险,而是反复强调自己投资的第一准则是 “不要赔钱”。他认为,在大环境好的时候,任何人都能赚到钱,但那只是昙花一现。聪明的投资者,是在市场形势发生逆转时,凭借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健全的风险评估,依然可以获得回报。
2006年,美国股市创下新高,一切欣欣向荣。黑石本准备在西班牙收购公寓,但团队发现当地房地产建设过于火热,土地价格飙升,在印度也出现类似情况。苏世民开始担心全球市场崩溃的风险,立即决定退出交易,并开始减持房地产资产,把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周期性业务卖出……这一切既是为了防止市场崩盘时不被困住,也是为了在机会到来时有资金可用。
果然机会来了,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期,一家规模巨大的优质房地产公司准备出售。黑石在谨慎调查后,给出了比市场价格高出8.5%竞价,但要求可以提前锁定买家。最终他们以现金390亿美元拿下了这家公司,但还没有喘口气,苏世民就要求团队立刻卖出其中大部分,只允许保留100亿的最优房产。为此,整家公司没日没夜地工作了数周,最终计算下来,留下的房源成本远低于市场价,可以算是稳赚不赔。
苏世民亲历过7次大规模的市场衰退,几乎每一次他都稳住了根基,甚至抓住了发展的新机会, 原因可以从上面几个故事一窥一二。一方面是黑石的团队不断搜集和分析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另一方面是黑石每次自己投入的都是小笔资金,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能在经济周期的沉浮中及时转向,保全核心。
03,5条重要的处事原则
1)设定高远目标
苏世民的合伙人这样评价:他总是设定高远且不断增长的目标,以至在目标达成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对方肯定的回答。
学生时代的苏世民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敢”:看到自家的家具店生意兴旺,初中时就建议父亲开分店;高中当了学生会主席,说服当时全美最火的乐队到学校表演;没能拿到哈佛录取书,他直接打电话给招生负责人推销自己。
被哈佛拒绝后,苏世民进了耶鲁。那时耶鲁还是男校,男生们强烈渴望看到女生身影,苏世为了满足自己和大家的心愿,说服著名的纽约芭蕾舞团来校演出,然后向所有女子学院发出邀请,得到了女生的响应;表演那天耶鲁的男同学们和女同学欢聚一堂,苏世民也成为学校的红人,甚至加入了只有上流子弟才能加入的耶鲁精英社团——骷髅会,和小布什有了交集。
职场中的苏世民同样如此。创业初期,他和合伙人对第一支基金的金额产生了分歧。合伙人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应该从较小的基金开始,了解规律后再扩大规模;然而苏世民开口就是10亿,他认为既然费劲奔波,拉到一家就应该多募集一些,而且基金数目越大,投资就更多元化。最后他们竟然真的筹集到了近8.5亿。
2)全身心投入
苏世民说自己做事的一大原则就是——要做大事。这句话单拎出来很有成功学鸡汤的味道;但看过他的故事,你会发现苏世民能够克服重重阻碍做成大事,不是光靠欲望,而是做到了全身心投入。
苏世民高中时练习短跑,教练最常说的话就是:全力以赴。他回忆训练时因为拼尽全力,身体会犯恶心,每天都想吐;而这份艰苦也得到了回报,他们团队经常获得第一,他也以特长生身份进入耶鲁大学,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抗压的品质。
在雷曼工作的第6年,苏世民被提拔为合伙人,因为他独挑大梁完成了一笔重大交易。当时这笔交易周一就要截止,他在周六上午得知后开始着手调查,当晚坐飞机在凌晨4点抵达,早上直接去公司和董事会敲定了方案,推进后续工作。等他飞回到纽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两天没睡觉了。
在苏世民看来,当你百分之百集中于最强烈的愿望上,就会屏蔽其他一切无关的事物和情绪,包括挫折的打击。他在创立黑石的早期承受着金钱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为了拉资金,他和合伙人千里迢迢去赴约却被放鸽子,被关系很好的权威人士拒绝过,还遇到过骗子,但因为只盯着目标的强大信念感,在遭遇重重打击后,他还能去激励同伴。
苏世民和合伙人彼得
3) 高效执行力
苏世民一旦决定确定好目标,就会速战速决,而这种高效的执行力帮助他抓住了多次机会。
黑石募集第一笔基金时,股市正创下历史新高,他们得到了8.5亿的投资承诺;但苏世民担心夜长梦多,决定尽快关闭基金。当时一共有33位投资者,每位投资者有一个律师团队,需要多方沟通,阻碍重重,最后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所有的协议签署。而过完周末到了星期一,投资的钱都拿到了,那天就出现了当时股市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可以说晚一两天可能投资人就没钱了。
2007年黑石又运用杠杆收购贷款200亿,以总共260亿美元拿下了希尔顿,而完成收购的同一天,美林证券暴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如果错过了几天,银行没有钱,这笔交易就不可能完成。虽然当时这笔交易沦为笑话。但随着经济复苏,加上重组和上市,希尔顿重新焕发生机,最终黑石的投资者从中赚了超过140亿美元,而这次交易也被称为史上最佳杠杆投资。
4)反思错误
从一无所知的投资小白到 “新的华尔街之王”,苏世民除了成功经验外,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每一次错误他都会及时总结,并且制定方案避免再犯。
在雷曼工作时,苏世民在投资报告中排版出错被骂,在重要会议中坐的太懒散被骂;最令他羞愧的一次是,本来要去给客户讲解交易资料,路上却发现算错了初始数据,导致全盘出错,最后还是同事兜的底。这些尴尬的瞬间让他深刻理解了金融行业一丝不苟的重要性。
而在黑石作为老板他也犯过错。一位年轻有为的合伙人建议买入一家钢铁加工公司,而另一位新来的合伙人却不看好。苏世民请来两人当面展开辩论,最后他被前者说服。但不久后钢铁市场低迷,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土崩瓦解。这笔交易让黑石亏了不少钱,该基金的投资人之一将苏世民一顿痛骂,让他感到极度羞愧。
但犯错之后,苏世民并没有陷在情绪里,而是打起精神做了2件事:一是给提供贷款的银行按时还款,保证了黑石的信誉;二是优化了投资决策机制。之前的决策完全受制于苏世民一人的能力,但他并不是神,也有弱点。而这件事故之后,他要求任何提案都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参与决策的每个人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理性的评估,而讨论时也要着重关注投资机会的缺点。
5)互相帮助
苏世民一生遇到贵人无数,他的准则中有多条也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他建议大家在生命早期就主动去结交自己敬佩的人,积极地寻求帮助,同时也尽可能给予帮助,而这些互助得到的关系会让你受用一生。
苏世民在耶鲁读的是个小众专业,他一开始想要从政,但在做决定前他拜访了一位校友前辈,这位前辈曾经担任纽约州州长,前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你想要从政,先竭尽所能地去赚钱,因为金钱会确保你的独立性。这番话点醒了苏世民,让他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于是踏入了金融行业。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苏世民进入了雷曼兄弟,在那里工作了将近12年,和同事,机构及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收获了许多受益一生的人脉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后来和他一起创立黑石的合伙人彼得.彼得森。
中间2人是苏世民和彼得
彼得比苏世民大21岁,两人的相识也是因为苏世民的主动。当时彼得是新上任的董事长,为了了解公司现状,他建议所有人献言献策,在公司第二年的苏世民写了一份业务发展的战略计划,一下子得到了彼得的赏识。10年后,因为管理层内部斗争,雷曼公司陷入困境,彼得和苏世民相继离开了雷曼。两人个性和专业能力互补,就这样再度合作创立了黑石。
正如马云序中所言:“他的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虽然苏世民这本自传带着来中国赚钱的宣传性质,但其中那些工作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投资建议,还是值得我们普通人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