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复盘】第一次拆书课:“用更好的方式说爱你”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20人  熊妈侯蕾

一、本次拆书,我的目标是什么?

完成第一次拆书课,体验3小时的带拆节奏,刻意练习使用学习地图

二、整个拆书过程发生了什么?

准备过程:

确定本次讨论的前提条件:在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

将之前拆过的正面管教片段重新按照逻辑组合

根据拆页的内在逻辑梳理学习地图(这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使用学习地图,梳理过程持续了两天,大约3-4小时)

有意识的搭配A1、A2和A3的现场应用(最终形成两个贯穿始终的A1案例,一次头脑风暴产生的HOW,一个A1+,两次角色扮演的现场演练,两个正面管教的体验活动,以及最终布置作业的复盘A2)

舍弃了原有的几个案例和自测表(这次准备的“取舍”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很多自己觉得很好的素材如何按需取用,最终的选择标准是“切题”。同一个片段用在不同的逻辑框架里可以有不同的讲解方式、体现不同的学习目标)

制作手绘海报

现场实施:

整个过程用时3小时40分,其中开场+拆书法、拆书帮介绍40分钟;拆页1-2用时80分钟,拆页3-4用时60分钟,拆页5用时40分钟。与预计的侧重有出入,前两个拆页超时明显。

现场有四位学习者,两两一组分享和演练;拆页三之后更换了搭档。

准备疏漏导致的意外:拆页二的内容扫描不全,没有出现“无条件的爱”的部分,导致现场提问、头脑风暴和板书临时调整。

学习者带来的几个小挑战:

1、拆页一中,有学习者对自己的A1案例中“你用高压政策对待孩子,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爱”有不同意见,认为自己斥责尿床的孩子是因为孩子不肯午睡影响了自己的时间安排,导致自己情绪爆发,与“爱ta,希望ta更好”没什么关系。我现场的处理方式是尝试用作者追问为什么的方式来引导探索,引起了学习者的抵触,他说“反正你最后就是要跟爱挂上钩呗”。这让我有些警醒。这个追问本来是在准备表中有设计让学习者每个人都去探索,但自己并没有深入思考是否有例外情况。

2、拆页二中,当大家头脑风暴出“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自己感觉好”的how后,我放了《爱我你就抱抱我》用来展示“孩子们感受爱最直接的方式”,有学习者反对说“这首歌是成年人编的,是成人思维,而非采样,没有代表性。”我的处理方式是认同他对采样和代表性的质疑,将歌曲表达的方式当作“一种方法”来探讨。这里自己确实存在表达不严谨的问题,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思维方式可能不同,还有可能是前面的练习过程学习者抵触情绪的延续。

3、拆页三现场演练时,学习者能够按照how的要求,“找到自己的责任”,但在角色扮演和孩子沟通时很难表述出来,而是直接跳到第二步“关注应该怎么做”的部分。现场两位学习者对于“孩子玩具被抢不还手该如何处理”有不同的想法,一度陷入“解决具体问题”的局面。虽然最终拉回到主题上,但学习者依然认为“这个地方没有讲透彻”。这里的问题是A3指令不清晰,反推到讲解中,对于“把错误当作学习的好机会”这个思路的转变强调不足。一个疑问是:学习者确实会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期待,这部分如何更好的处理?

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前半段,拆页4-5的进展比较顺利。有学习者反馈说“到拆页四才完全进入状态”。

三、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

亮点:

自己的觉察

1、用两个A1的案例贯穿始终,前后呼应;

2、现场总结是,引用学员分享的案例呼应讲解内容,现场感强;

3、面对学习者的挑战,不对抗、不评价,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给予充分尊重;

4、在互动分享超时时,和善而坚定的打断。

学习者反馈的苹果

主线清晰,层层递进,内容流畅。

视觉化海报呈现准备充分,开场和结尾处用学习地图前后呼应,进行回顾,印象更深刻。

例子充实,互动案例很直观。

观点客观,不评价,不定义,更换搭档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内容有惊喜(PD讲师的反馈)

不足:

自己的觉察

1、还是讲得太多:准备的内容过多,虽然已经是取舍过的,只要准备了的就想用上,总体上讲解的时间就占用太多;现场遇到了一些和自己预想不同的挑战,有点紧张,一紧张就会讲更多;面对学习者的具体问题,刚好自己也是有思考的,就忍不住想分享,而没有经过设计的分享很容易变成一言堂,同时导致偏离主题、占用时间。

2、准备时忽视细节,拆页出现低级错误;

3、表达时会出现绝对化的说法,指令不清晰;

学习者反馈的洋葱

1、略显紧张,是否人少担心冷场?(我的反思:紧张是有的,但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因为遇到挑战。还是存在控制倾向,需要保持更开放、平和的心态)

2、面对学员不认同讲解中的部分,是否一定要采用现场引导的方式“强拉”?处理的好确实能够有很强的现场感,但也有可能不顺利,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为什么一定要现场处理呢?可以使用经典案例讲解片段主题,场下再进行单独沟通。(我的反思:背后还是不够信任学习者,想要对方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想要“纠正”学习者)

3、内容太多,流程进行快,很多东西讲不透彻。讲得多,分享的少。

4、人比较少的情况,不用分组,大家一起分享会更有凝聚力。(我的反思:四个人一起分享也可以,我为什么还是要分组,更多的考虑还是要节省时间——这也是学习者感觉分享少的原因之一。对于“三分讲、七分练”的标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给到学习者更多分享、表达、演练的机会,需要缩减讲解时间,精炼讲解内容,做到“精讲”)

5、对拆书步骤还是不太熟悉,可以提前发放学习资料。(我的反思:开场前讲解RIA的时候,其实是留下了话头儿,想要在结尾处让大家回看一下A1、A2、A3分别是在哪些部分,用什么方式呈现的。但结束的时候时间紧张,给忘了……对于对拆书流程感兴趣的小伙伴,这样直接把流程拆出来让大家看,是不是可以呢?)

四、下一次我该怎么做?

1、前两个拆页内容有重合,可以去掉一个,学习地和图的逻辑框架不受影响,但结构更紧凑,留出时间给到学习者的案例分享、现场演练。

2、根据拆页的重要性安排时间(总共四个拆页,时间分别控制在30min、30min、20min、60min)

3、重新整理拆页三“把错误当成学习的好时机”的引导讲解,体现“好时机”的思路转变;修改现场演练的指令,保证学习者不仅能够理解、执行how的要求,而且能够准确的在演练中表达出来;下周完成一次线上预演(只拆这一个片段)。

4、3月15日前完成第二次同主题拆书课的实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