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鸡蛋碰石头》
【本文参与小慢可主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 用鸡蛋碰石头,无论石头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看了这段话,我觉得说这话的人是个大仁大义之人。
鸡蛋是弱者,而石头是强者。说者宁愿永远站在弱者这边,支持弱者,给弱者翻身的机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用鸡蛋碰石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既然是弱者,最好不要用鸡蛋碰石头。
在生活和工作中,类似鸡蛋碰石头的都以惨剧而告终。
譬如说在职场中,员工相当于鸡蛋,而领导则是石头。领导们往往有着很强的自尊,他们通过发布命令来得到一种满足感。对于领导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冒犯他们的权威更让他们恼火的了,特别是在一些公众场合,如果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
有些下属是天生的愣头青。他们觉得领导犯了错误,就会不分场合地指出来,甚至会使用一些过激的言辞。这些言辞就像尖刀一样刺进领导的心里。这自然会使领导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尽管很多下属是出于对公司和老板的忠诚,才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但如果言辞不当,就会让老板觉得你对他心怀不满,从而对你产生敌意。
当你伤害到了领导的面子,领导就有可能恼羞成怒,进而失去冷静的判断力,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让员工吃不了兜着走。先从古代说起。
三国时期,诸葛亮显露出了过人的才智,他火烧博望坡,把曹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大将夏侯惇对曹操说:“刘备现在就如此猖狂,以后肯定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一定要趁他羽翼未丰之时把他除掉。”
曹操非常同意夏侯惇的看法,于是决定发兵讨伐刘备。
这个时候,孔融凑上来进言。他说刘备是汉室宗亲,曹操出兵则是不义之师,一定会一败涂地。这番话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下去后长叹一声:“最不仁义的人去讨伐最仁义的人,岂能不败?”不想,孔融这句话被人偷偷听去,向曹操打了小报告。结果,曹操在盛怒之下杀了孔融全家。
孔融的这种行为就是在用鸡蛋碰石头。虽然他很有才,却不知天高地厚,对领导出言不逊,把曹操说成是最不仁义的人,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还有,刘禅与李煜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被当权者俘获。同样像人质一样生活。
刘禅,降魏后还能客居他乡封爵俸禄颐享天年,表现出乐不思蜀,既像老实又似装傻,使司马昭对其放心,得以尽其天年。
李煜则不同,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表现非常忧伤,对故国充满怀念,写诗缅怀。结果是什么,被当权者赐一瓶毒酒。
面对强权,刘禅懂得示弱,不干鸡蛋碰石头的傻事。而李煜不识时务,表现出文人的傲骨,终究是干了鸡蛋碰石头的傻事,招来了杀身之祸。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要怎样才能避免“鸡蛋碰石头”的惨剧呢?
曾经,某科技公司招聘了一批应届毕业生,李某和张某作为某名牌大学营销系的两名优秀毕业生,进入了该公司市场部。他们两个人都曾在学校里拿过一等奖学金,并且都很聪明。于是公司领导决定把他们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李某爱争强好胜,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对很多资深同事都不屑一顾,经常就专业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他还有点目中无人,根本听不进同事和领导的意见。有一次,他甚至因为一个客户和领导吵了起来。久而久之,公司里的人都不愿意和李某打交道,一些重要的市场活动也不让他参加。到了后来,那个受到李某冒犯的领导对他进行了报复。以缺乏团队精神为由,要求公司人事部门终止了和李某的合同。
张某的性格和李某不同。他为人开朗,总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领导和同事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接收传真、帮同事带午餐等等。在和同事交流的时候,他总是一口一个“师兄”“师姐”,叫得同事们心花怒放。张某经常被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张某的进步很快,没过多久就能自己策划一些常规的活动和项目了,因此得到了提前转正的待遇。
李某和张某之所以有不同的结局,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或智商不同,而是因为李某自视过高,犯了鸡蛋碰石头的职场大忌,张某则懂得示弱的技巧。
好为人师是人们的天性,经常请教别人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在工作之余多帮助同事则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因此,在职场中混得最好的往往是那些嘴甜手快的员工,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和领导、同事打成一片,让自己获得快速的提升。
鸡蛋之所以会去碰石头,是因为他们过于骄傲、自视过高。越是优秀的人往往越缺乏妥协和低头的意识。但是人在屋檐下,不低头就会碰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想让鸡蛋碰石头的愚蠢行为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示弱。
当然,示弱也是有底线的。当别人超越了你的底线,比如你的人格受到了极大侮辱的时候,就不能再示弱,而是要坚决的反击。这不是鸡蛋碰石头,而是一种气概。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底线,那么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机会。
当碰到能提升自己职业形象的时机,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小胜利,但是当这些小胜利累加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
所以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都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用鸡蛋碰石头!即使你的观点是对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和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