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鸿门宴
2016-12-21 本文已影响50人
余想
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很多经久不衰的故事。鸿门宴便是其中之一。从李仁港的《鸿门宴传奇》到陆川的《王的盛宴》,它总是无可争议的成为焦点。
前者侧重于张良与范增两位谋士的策略之争,以一场残局比喻人生,棋子落处,纵横捭阖,很有意思。后者差不多是刘邦一个人的呓语,絮絮叨叨,不知所云,看着让人想睡觉。
关于鸿门宴,是历史的车轮绕不过的驿站,刘邦在宴席上的狡猾、项羽的妇人之仁、韩信的不遇……人们在那争论未休,似乎,它是每个人成长的路上,必须面对的一道选择题。
读书那会儿,只要有司马迁的《史记》,语文老师一定会让我们挨个回答:项羽和刘邦,你们欣赏谁呢?
公元前207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破釜沉舟之后,项羽像一个摇滚巨星,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刘邦,“无甚才能”,鲜有人问津。
我们一边倒的支持项羽。也许是因为他“分裂天下而封诸侯”,豪气干云。也许是因为读了李清照的诗的缘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何其壮哉!虽败犹荣。
后来,随着阅历的逐渐丰富,发现刘邦也有很多可爱之处。他的屡败屡战、屡仆屡起,他的豁达与无所谓。胜败兵家事不期,卷土重来未可知?在乌江,如果换作是刘邦,他一定会过江,并且说:“嘿嘿,我又回来了,你们又不是没看过我输”!
两个人,生在一个元气酣畅漓淋的时代,各有魅力。
一个是出身贵族,集万千宠爱,年少成名的英雄;
一个是出身卑微,受尽侮辱与嘲讽,到了中年还落魄的小民。
一个是“宁可取而代之”的霸气十足;
一个是“大丈夫当如此”的意兴飞扬。
说到底,项羽的不肯屈服是因为贵族的尊严,刘邦的“无赖”是因为笃定没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事,一个有气节,浪漫,一个有套路,现实……电影一直在翻拍,观众的个人喜好也一直在变,我们对“楚汉争霸史”也是渔樵闲话似的说不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