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伟大的母亲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
简义
虚空处下若谷,变化莫测如神,生命不息长存,这就是玄妙之母。
玄妙的母性之门,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根源。它的作用,绵延不绝,存而不现,无穷无尽。
3
重点解析
1.谷
《道德经》通行本:谷神不死;
《道德经》古 本:浴神不死。
两山之间的空地为冲,有水流出为谷。
《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所以谷,是有水流出的低洼之地
老子以谷来形象说明,玄牝的特征之一,虚空处下。
虚空,是指,有形生于无形,无中生有。
处下,是指,百川在低地汇流。
虚空处下,是指,玄牝,生万物而容纳万物。
2.何谓“玄牝”。
牝,是母,是生育的主体。
《周易•坤卦》,代表生育,“牝”也出现在卦辞中:元,亨,利牝马之贞。
在各种宗教文化中,也有各自的母神,孕育生命,比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希腊神话中的盖亚,基督教中的圣母玛利亚。
老子将作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以代表了母性的“牝”来指代,符合人类认识和自然规律。
“玄”,则是表示对于生命从无到有的,敬畏和崇敬。
孕育人类生命的母亲很伟大!
孕育天地万物的道很伟大!
3.“玄牝之门”与“天地根”
第一章的“众妙之门”和本章的“玄牝之门”,都是指,打通与道的连接,生成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可能性。
《韩非子·解老》
树木有曼根和直根。
(直根)木之所以建生。——直根是树木的主根系统,树木因其而具有了生命。
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曼根是树木的须根系统,维持树木的生长发育。
因此,根,生育了树木。与“牝”相似。
生命渴望成长,但却往往被环境所限。植物所扎根的环境决定了它生长的可能性。
一株长在盆景里的植物,是无法成为参天大树的。
而当打开了“玄牝之门”,生命与“道”联通,扎根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时,则具有了无穷的养分和无限的可能。
4
现实之思考
“天地根”——寻找有根的生活
有根的生活,是指,人生活在血缘、情感和伦理为纽带的世界里,人与人亲密无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土地、庄稼、溪流、鸟鸣,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直接生活体验,而非只是存在于电视、手机、网络所带来的间接生活体验中。
在有根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生活的其来有自了然于胸,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感,因此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的简单扎实。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每年中国有上亿人口的流动,导致了“有根生活”的瓦解。
城市生活本质上,是一种“无根的”生活方式,它立足于契约和法律的关系,是机械的和人为的聚合体,人们表面上生活在一起,其实却彼此疏离、漂泊无依。
然而,人终归是向往着“有根的生活”,寻求生命的安顿之所。学习《道德经》,就是怀着乡愁寻找家园,这个家园不仅指向真实的大地,同时也指向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
当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扎根在古老文明的长流之中,我们也就获得了那份扎根后的平静与满足。
本文转载于“面对面诵读道德经”微信公众号,并获得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光之魔法世界”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账号:julia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