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6、7~12、13岁)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童年期的认识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复诵策略:指有意识的重复、诵读、诵习所要记住的信息。
大部分 童年期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
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容易接受记忆策略训练的,而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2. 组织策略:把索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3.系统化策略
4.巧妙加工策略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词语概念的发展
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
第二类属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
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
3.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1.掌握守恒: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的不变性。
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在6~8岁
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约在7~9岁
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约在8、9~10岁。
容积守恒在11~12岁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托自我中心表现
第一,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
第二,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并基本上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
第三,8岁左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我
(二)自我控制能力
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榜样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二,道德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的内涵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
道德动机的发展
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着着想的能力
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2.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具有抵制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常用的控制措施: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发挥榜样的作用等。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
(1)欺负行为的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间接欺负。
(2)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的四个特点。
经常欺负他人者,可能造成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帮助这类儿童改善人气特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对其直接干预。
第二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个方面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
四,友谊的发展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二)儿童对有友谊认识的发展
1.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友谊的概念,认为和自己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
2.第二阶段约6~9岁:单项帮助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是指朋友的活动行为与自己一致或对自己有帮助,否则就不是朋友。
3.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友谊具有相互性,即双向帮助,但有功利性特点,被称为“顺利时的合作”,但不能“共患难”。
4.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之间相互信任和忠诚,相互分享和帮助,兴趣一致并相互倾听,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客观条件使儿童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向交互的。家庭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重要,另外父母婚姻关系的质量对儿童心理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一,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第二,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
第三,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其一,父母控制(6岁前)各种事情的主要决定权在父母。
其二,共同控制(6~12岁)在许多事情上,儿童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其三,儿童控制(12岁以后)儿童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从幼儿期父母对其行为的单方面控制和调节为主,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
双向交互作用处理的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处理的不好会使孩子陷入家庭人际关系发展的困境,也会使在青春发育期带来更多的矛盾。
(三)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