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幸福

2023-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字里的歌谣

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穷少吃没穿的,但聪明的娘总能把日子过成甜美的光阴,每天享受着暖暖的幸福。

童年的冬天是最难熬的,因为那时条件很差,无论家里还是学校都没有暖气。尤其体质较弱的我最怕冷,冻手冻脚是常有的事,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娘把冬天变得很温暖。

每当冬天来临之前,娘就会准备好充足的柴火,一有空娘就背着大筐拿着耙子去田间树林等地拾柴火,拾来的柴火晒干排成垛。

当刺骨的寒风刮起,大锅里添上水,灶膛里生起火,天天烧土炕,土炕被烧得热乎乎的。

每天放学回家我飞快地爬上土炕,用暖暖的棉被盖上腿脚。娘用大碗端来温水,让我双手捧着,冰凉的手一下子暖和了,渴了还可以喝几口大碗里的温水,那种幸福真是难以言表。

心灵手巧的娘在灶膛前用玉米皮给我们做鞋,鞋做好了,再用不穿的旧衣服和棉絮做成棉袜子塞在鞋里缝好,鞋外面在缝上一层布,鞋像个大头鱼,样子怪怪的丑丑的,但穿起来又轻又暖,即使大雪天穿着它也不会冻脚,更不会湿透,走路一点也不滑。

娘还会把不穿的旧裤子拆了给我做暖袖,暖袖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套在胳膊上,手在暖袖里特别温暖,这样再也不会冻手了。

天晴的时候,娘把被褥抱到院子里晾晒,过了中午趁热收起来,到了晚上钻进软绵绵的被窝,好像盖着一个小太阳,被子散发着阳光的味道,甜甜的香香的。娘把脚伸进我的被窝,背靠着窗台做她那永远都做不完的活计,昏暗的灯光映着娘暖暖的笑脸。娘给我们讲童话,教我们唱歌谣。我往往是在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做一个暖暖的梦,梦里有鲜红的太阳,芬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童年的物质相当匮乏,但娘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温暖整个冬天。

粥是冬天最常见的食物,娘经常给我们熬豆子粥。头天晚上把黄豆,红豆,豌豆等放在大锅的温水中,这样熬的时候豆子容易熟,第二天早上用大火把水烧开,再用中火把锅里的豆子煮十来分钟,然后加入玉米面成稀糊状,再用小火熬十来分钟,豆子在粥里上下翻滚着,一股浓香飘满小屋。

娘有时还会给我们熬地瓜粥,先把地瓜洗净削皮切成鸡蛋大小的块状,然后放入锅中的凉水中,起火把水烧开,然后加入玉米面成糊状,改小火熬,边熬边用勺子搅动,搅动是有窍门的,勺子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地瓜就不会沉到锅底出现糊锅,随着时间的增加粥越来越稠,地瓜的香味越来越浓。寒冷的冬天,早上吃上两三碗粥,小肚子被撑得像小鼓一样,胃暖暖的舒服极了。

最盼的还是娘做枣糕吃,那是美味中的极品。那时小麦面粉少,玉米面粉多,娘用小麦面粉发酵,发酵后再加入玉米面(在我们这里俗称假面),枣是自家院中枣树上结的,枣皮薄肉厚。娘把枣洗干净,我就会偷偷吃上几颗,娘微笑着说我是小馋猫,馋猫就馋猫。

我坐在炕沿上,看娘做枣糕,娘把盆中的面移到案板上,撒些玉米面,不停地揉啊揉啊,直到面团光滑才停下来,把面团搓成长条,再切成拳头大小的面剂,把面剂揉圆放在案板上备用,柔好的面剂用抹布盖上,这样醒面出的面会更好。

娘取出一个面剂,用擀面杖擀成碗口大小的薄饼,在薄饼上排上一层枣,再用另一个面片盖好,就做成了枣糕的第一层,用手捏出花边,紧接着做第二层,一直做到第五层,第五层上面是一朵花,花的中央再嵌一枚大枣。

做好的枣糕放入锅中,大火蒸二十五分左右,转中火蒸五分钟,最后再焖上五分钟,大锅上烟雾缭绕,枣子的甜香弥漫着整个屋子。

我站在灶膛前已经迫不及待了,肚子也莫名其妙地叫起来,真是饿极了,便央求娘赶快揭锅吃饭。

出锅后的枣糕被娘用刀切成八等份,拿一份在手中热乎乎的。闻一闻面香淡淡枣香浓浓,然后用手掰着从顶部往下吃,那松软的枣糕,甜在心里喜在眉梢。

现在做枣糕和粥的各种原料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出那种香浓的原始味,更吃不出那种暖暖的感觉。

童年一去不复返,童年的记忆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暖暖的幸福潮湿了心,模糊了双眼,忘都忘不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