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妈妈的油茶
文/卓子
早晨,发现妈妈给买的一大袋油茶在冰箱里安静的躺了好久,于是兴起冲了两袋,许久不喝,香甜了不少。
一时间又想起了妈妈亲手做的油茶。
老家的习惯一天吃两顿饭,早点和午饭并在十点到十一点吃,吃的早的人家九点多就吃了上午饭,晚一点的到十二点吃的也是有的。
我家就属于吃的晚的那一类。
我和弟弟都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寒冷的冬天,黑乎乎的就要踏着星辰去学校。总感觉那时的天气要比现在冷许多,穿着厚厚的臃肿的妈妈用棉花亲手缝制地棉袄、棉裤、还有棉鞋,肚子和脚踝处总感觉有风呼呼的窜着。一碗油茶便抵挡了所有的寒冷,从头暖到脚。
我们家就不成规的有了油茶这道早点,变成了先进的一天三顿饭。
忙忙碌碌的秋后,树叶被雨水打落一地,混杂着黄土泥泞成一条小路,行人的脚步踩着车辙,雪霜覆盖了枯萎的杂草,村庄安静的沉睡在初冬的清晨。
每到这时,妈妈就会炒制两大盆油茶。
秋天新打地自家田地里种的黄米(米有很多种分类:硬米、软米、九谷米……至今我都分不清楚,所以具体用的哪种米我也不知道),在碾子上(一种用大型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粮食碾碎的工具)碾成米沫,用牛油或者羊油在大铁锅里炒得金黄,醇厚的黄米香味散发出来,悠悠扬扬。
炒米沫只是做油茶的第一步,还有很多配料需要妈妈亲手准备。炒熟的向日葵,去壳取仁;晾干的花生去皮变成花生米,再用油锅炸熟,冷却后捻去红色的薄皮;晾干的香菜剁成碎末——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妈妈的双手一点点完成的。
午后的阳光下,晚饭后的客厅(灶火仡佬),我和弟弟也会用稚嫩的小手帮忙,比赛看谁快的游戏便成了那暖暖的窑洞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主配料都完成后,加上盐、生姜粉、花椒粉等调料,油茶就算完成了。
上学的早晨,妈妈总是比我和弟弟起得早。点着灯,生火滚茶。两大洋瓷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早早的晾在灶台上,那香味总是把我从美梦中勾醒,油茶便成了我从暖暖的被窝爬出来的动力。以至于后来每天早晨我都得想一件兴奋的事才能起床,大概也是受儿时油茶的影响吧!
现在,仍会喝到不同口味不同材料的油茶,像今天早上喝超市里卖的牛骨髓,也曾喝过婆婆给手工制的油茶,但味道总是不及妈妈做的美味。
牛油的油滑,黄米的醇厚,葵花籽的点缀,花生米的清脆,香菜的不可或缺,一碗香味四溢的油茶,留下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妈妈的油茶陪我度过了儿时的冬天,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只有暖暖的油茶满满的爱。
——借此感谢最爱我的妈妈
~点亮那颗“❤”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关注我就是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