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善举,就一定依你?
“罗尔事件”的余温,还并没有完全退却,关于“诈捐”的新闻便又此起彼伏。其实大家在热议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这事件本身的当事人呢。同样的逝去,相比王凤雅,罗一笑要幸福得多,至少在她的“有生之年”,能看到这多彩的世界。
01
2018年5月4日上午,一个还未来得及品尝人世间酸甜苦辣的稚嫩的小生命,在一片“质疑”声中便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而她的离去换来的不是悲痛而是更多的“质疑”声,人们似乎并不愿意让她拥有一个安静的灵魂。
王凤雅,家住河南省太康县,2017年9月,2岁半的她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从开始发病,家里人便积极治疗,妈妈、爷爷以及家人也不断奔波于各种级别的医院,也从未间断给孩子用药,家中的日常开销也都倾向于她。然而,孩子的病情却并未得到好转,看着痛苦的宝贝,妈妈,爷爷以及全家人都感到极度的悲伤难过。他们努力过,家中的资产、余粮,虽也有变卖,但仍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困。求借无门之下,“水滴筹”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妈妈把自己的困难公之于众,向社会伸出了求援之手。社会的善良也给出了回应,希望就这样降临了……但遗憾的是,命运并没有因此有所转机,反倒把这个本已不堪一击的家庭带向了另一个无尽的深渊。
小凤雅的生命没有因善良人的出手相助,而有更长的延缓,她向命运举手投降,不再留恋这混沌的世界。他的离开理科引起了更多的议论……
此刻,我倒觉得孩子是幸运的,至少她拥有了一颗安静的内心,没有质疑,没有疼痛,没有伤心,没有困扰,没有挣扎……
在整个事件的中,人们都在质疑刘美芹一家人的不良动机,先是挪用善款,救儿不救女,其次,放弃治疗,不做争取。“诈捐”之声铺天盖地。
小凤雅的痛苦与否没人顾及,他们只是在谴责,甚而谩骂,质疑着十月怀胎将小凤雅带到这个世界的,她的母亲,质疑着隔代亲的爷爷,质疑着小凤雅的家人。他们只看到了那无法挽回的孩子的病情,却很少关注孩子那份还有可能拥有的短暂的快乐。
“每次看到需要救助的孩子,我就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救心里就很痛苦。”善良的人儿告诉记者,“看到得救的孩子就高兴的不得了,看到孩子走了就会哭很多天。”“善良的人”的善良真的让人感动。但没有血缘关系你都会如此伤心,那有着血脉亲情的生身母亲呢,她会眼看着自己的骨肉即将离开人世而无动于衷吗?
我们选择帮助别人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干涉到被帮助者的决定和生活。社会要感谢这份善良,但社会更需要理解和包容。我们要赋予爱心真正的含义。
02
其实,善良谁都拥有,善举也不只那几个人能做。试想,我们有谁没参与过这样的事。记得同事家的儿子上高三,在一次冬季长跑中“猝死”。医生当时也说,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这个过程中,大家并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但家人选择不放弃,家里刚买的车买了,房子也已经抵押,困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纷纷解囊,提供可能的帮助,接下来的就是等待,漫长的等待……幸运的是,我们留住了那个生命,留住了父母的希望。慢慢地,孩子能坐起来,能进食,能走路……他的父母感激曾经帮过他们的所有人,而我们也欣慰于孩子能够存留于这个世界,欣慰于父母的坚持。要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任何一个父母都不会轻言放弃的,毕竟那是她们的骨肉。
救助一个失学儿童,捐助一个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同事家里遇到了困难,朋友家中遇到了灾难,抑或是我为母校献爱心,我为艾滋病防治捐款……没算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传递“善良”的人,但要知道,我们能传递的是“爱心”而不是压力,如果真的像“小凤雅事件”的捐助者一样,如此有压力的善举也真是够了。
当然不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不能尽如人意的“慈善问题”,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不但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毕竟,“心有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