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排婚姻育儿

Week 7 - 孩子的忠誠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238人  定遠默存

第四章專門介紹家排中所說的「良知」。良知,英文是 Conscience, 德文是 Gewissen,有良心、善良、天良的意思,這是直譯。但家排中的良知其實是個術語,和一般中文𥚃所謂的良知是兩個相近但是不同的概念,更複雜的是,新家排中的良知還分個人良知,家族良知,還有「集體良知」,「另外一個良知」和「無意識良知」這些說法,對於不熟悉家排術語的人來說,簡直令人懐疑這是不是在說中文啊?

為了對得起我自己對於中文的「良知」,我䌼是想找一個更通順的說法。在我寫「越親的越遠,越遠的越親」的時候,我發現忠貞是一種盲目的愛,而家排中所說的「個人良知」就是盲目的愛,這種愛最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孩子式的表忠心、忠誠和忠貞。我發現當我把書上寫「好的良知」(good conscience 的直譯) 和「個人良知」的部分代換成忠、忠誠、忠心、忠於、效忠,這樣讀似乎更通順一些;相對的,我也將「壞的良知」改成「不忠」或「罪惡感」。接下來,我試著改寫第一節个人良知中的片段如下:

忠誠保証个人歸屬於團體的資格,如果我做了一些威脅到歸屬資格的事,我就會感到不忠,而有罪惡感。當我們處在一個團體中並且受制于它時,效忠於這個團體的感覺是最好的,效忠也會帶來最強烈的覊絆,但是一旦當我們在團體中獲得權力,這種覊絆就會鬆動,隨之鬆動的還有良知。而弱者還与團體覊絆著,家庭中的孩子、企業中的下級員工、軍隊中的普通士兵和教堂中的信眾,為了強權者的利益,他們會忠心耿耿地拿健康、清白、幸福和生命做賭注,哪怕強權者是為了所謂更高的目標在毫無良知地利用他們。

需要效忠之處,就會有內外之分。總是忠於團體的人,会拒絕他人,為了可以歸屬於他的家庭(或民族國家),他必須將外人視為劣等人,因為這些人忠於不一樣的團體。一個人的忠和另一個人的忠,將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相互分開,他們对各自团體的忠誠使他們之間對立起來。人們往往帶著「忠」去做壞事(例如忠於希特勒而屠殺猶太人的德國士兵),帶著「不忠」去做好事(例如背著叛國罪名偷偷幫助猶太人的德國人)。忠使我們歸屬於團體中,但是忠也會因環境而改變,例如,我們忠於母親,而用另一種方式忠於父親;在家庭中有一種忠誠,在工作中有另一種。遵守遊戲規則的人会覺得自己是忠的,通過忠的運作,我們對他人來說就是可怕的,就像在戰場上必須殺敵,愛國者必須檢舉不忠之人。

那麼,家族良知,「集體良知」,「另外一個良知」和「無意識良知」又是什麼?首先,這些詞其實都是可以互相替換的,它們指的都是從屬和序位,也就是第二章曾經講過的基本規律。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平等歸屬的權利,宇宙間萬事萬物也都有平等歸屬的權利,他們依照自然的規律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不分內外、好壊、善惡。序位和歸屬大過忠誠、忠貞這些「好的」「個人良知」,當這些基本規律受到侵犯的時候,個人意識在它們面前幾乎全無招架之力,比方說,第三節那個受到家族中隠藏的謀殺牽連糾葛而莫名其妙想自殺的案例,曾祖父輩發生過的事,在接下來的每一代當中,像個定時炸彈一樣,每到那個先輩的忌日,到達他死亡的年龄,就有一個後輩自殺、失蹤或發瘋。這種現象對於後輩來說是很殘忍的命運,但是家族良知的運作,或説家庭的從屬和序位,既不殘忍也不仁慈,就只是按照自然的規律運作著。一個人屬於一個家族就是屬於一個家族,這個人不需要做任何事去証明或保証他的歸屬,而一旦家族成員因為某種原因,例如謀殺、自殺、疾病、背叛等等而遺忘這個人,不去看或不想看這個人和發生在這個人身上的事,從屬和序位就会自动開始運作,使得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人的命運和這個人相連,這並不是上帝的懲罰或詛咒,也不是海靈格偉大的發明,這只是自然的規律,要這個人重新受到家族的接納和尊重。海靈格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將這些自然規律應用到所有人與人、人與物的関係之中,無一例外。

家族良知的運作和個人對家族的忠誠緊密相連,當然這種忠誠大部分是盲目而無意識的,後輩出於盲目的忠誠去重複祖先的命運,家族良知也毫不留情地讓後輩這麼做。第五章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宁可是我而不是你」,「我追隨你」,「我也一樣」這些句子背後都站著一個忠心的孩子,孩子在靈魂深處願意犠牲自己,代替父母去死,代替家人生病,他們想要追隨那些已經逝去的兄弟姊妹們,和他們一起去。仔細想想,在第三節中自殺、失蹤或發瘋的後輩們,不都是這樣?你在27歲遇害,我也一樣; 你在1月27日這一天受到嚴重的背叛,我會跟著你的腳步,在這一天上吊自殺;如果有人必須為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付出代價,那麼寧願是我,而不是我的父母或親人。第五章裡那個不想上學的14歲男孩,那個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女人,都是對母親忠心耿耿的孩子,就連那個說希望母親死的日本女人,也是為了和八代以前被謀殺的那個人團聚,因為她來到家排的場域求助,這個人終於被看見了,從八代以前被截斷的愛,終於重新開始流動,不這樣母親無法從她的母親那裡得到愛,母親的母親和更前面的母親們也無法感受到愛。

這樣看起來,一個好排列簡直是在創造奇蹟,而孩子們身上所背負的重擔也是難以想像的,那些死去的人們都是帶著愛死去,也帶著愛活過他們短暫又悲慘的命運,包括被墮掉的孩子,被犧牲的小人物們。而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能做什麼?或許我們重複他們的命運,等待八代以後終於有人能看見他們;或許我們很憤怒,極力想擺脫這重擔;或許我們僥倖逃過一劫,把命運転嫁到配偶或子女身上;或者我們期待奇蹟出現,一個偉大的導師或領袖把過去所有發生過的事一筆勾消;也許,還有一個極小的可能性,我們懸崖勒馬,放棄忠誠的誘惑,也放棄所有関於命運應該有所不同的想像,接受過去和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不論我們決定怎麼做,這都成為我們的命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