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区块链你需要知道这几点
1、区块链是新技术、解决方案还是科学发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41184/45a92f0fe4f246a5.jpg)
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是多种已有技术的组合应用,这些技术本身早就存在和成熟,把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对虚拟世界中人们曾经熟视无睹的信息的真实与安全问题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用——不可篡改与无损传递。
加密认证、链式结构、分布式账本(DLT)、点对点传输、共同维护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种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不需要第三方介入即可安全传递“信息”。
区块链核心思想是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参与公开的账本记账,经多次确认写入区块链记录且永久记录,只可增加,不可做任何修改。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使得记录于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构建与利益无关的信任网络验证机制,构建成弱中心化的信任链,实现系统对任何合法用户都是中性和可信的,为不安全的网络交易参与各方营造一个安全可信的交易环境。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生态里引发了各类奇思妙想,也牢牢抓住了投资者的视线。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简化新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与处理流程、提高效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可以减少或消除争议与纷争,为调解过程提供信用溯源与完整的交易历史信息,并且为单一的可信来源。
2、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41184/c5c6c54aed7760cc.jpg)
“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去中心化”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中,比特币是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本意只是弱化中介在系统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各种各样的中心,这些中心负责维护秩序处理结构性问题,包括人的私欲。而区块链技术只是作为技术工具存在,在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不存在替代中心的属性。但是其分布式系统确实能够弱化信息中介在一个系统中的作用,让供需双方更直接的接触,提升效率。
在传统商业社会中,有些中心化机构属于信用中介,与普通信息中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单纯的负责信息的存储和见证。
例如银行就属于这类节点,他们不止负责信息的存储,还得肩负起监督和执行的责任,而他们背后是国家信用来背书的,这类中心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但区块链技术能够优化他们的业务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存储信息、监督和执行。
而区块链技术被赋予“去中心化”特征之后,往往容易让人与无政府主义联系在一起,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实现无政府的工具。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区块链技术可以给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极度主权化带来改变,实现平权进而达到相对的更公平的世界。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是虚拟世界,其出现的前提也是基于现在虚拟世界信任危机愈加严重,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基于机器和代码,打造价值互联网,强化供需方的主体地位,弱化信息中介地位,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瑞银首席运营官认为区块链将取代银行中介功能,预计5~10年后大规模应用,因为银行本身就属于虚拟世界。
区块链归根到底也只是一个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在某些并非只是单纯信息处理的业务中,中介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而技术始终是人类发明的,只会为人所用而不会出现取代的那一天。
3、区块链存在超级节点吗?不需要国家信用的支撑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41184/c4a0c7445e9862bf.jpg)
企业、学校、机关等单一化的组织内部,一般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力主体(如总裁、校长、机关负责人),如果将这类主体视为超级节点,则可以主导所在组织中所有节点的行为,对所有决策具有裁决功能,属于完全行政化的组织。
这类组织的内部管理没有必要采用区块链技术架构,因为封闭系统内缺少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需求,组织中的权力机制可以主导组织内部的秩序。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前提是,要求商业系统中不存在具有超乎一般节点之上的超级节点。但一些具有独特属性的信用功能节点,本身就具有特别的行政、执行或裁决功能,如工商、税务、法院、民政等部门,这类中心(节点)功能属于国家机器,它们在信用链中不但不能弱化、取消,甚至是信用链的关键节点,是“主权节点”。
在顶层设计方面,《贵阳市主权区块链技术蓝皮书》提出贵阳以主权区块链为核心基础平台,在块数据和“绳网结构”的体系架构指导下,形成跨区域、跨场景、跨部门应用的区块链立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