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听话的?顽皮的?叛逆的?懂事像小大人一样?还是什么?
先闭上眼睛仔细想想看,孩子小时候,你和他(她)说得最多的是哪一句话?
会不会是“你要听话”?
比如“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幼儿园(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平时很听话呢?
如果很听话,再回想下,平时孩子是不是常说“我知道了”、“记住了”、“随便”、“行”、“嗯”等等很顺从的词汇呢?
如果上面的都符合,你是不是感到很欣慰?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白费?自己的教育很成功?
先别急着给自己下结论,再看看孩子是否有这种现象:
平时总是有些心不在焉;做事总得让人催;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学习成绩一抓就上,一放就下;似乎不是太机灵;关系亲近的好朋友不多……
如果上面的描述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就认真想一下,是不是我们做家长的管得太多、太严、太细了?
可能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有了孩子之后,心态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
比如自己单独娱乐的时间少了,有时间总想和孩子在一起,出去玩也总想带着孩子一起去。孩子的一哭一笑,一个小状况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如果孩子生病了,心里就如同猫抓一般,做什么都不安心。
我们不由自主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身上,甚至没有最关注,只有更关注。虽然过程可能很辛苦,但我们乐在其中,累并快乐着。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这种持续加强的关注下,父母正在不断地侵占着孩子的意识空间。
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做,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让孩子少跌倒,少走弯路。
毕竟,大人有更多的经验教训,比孩子懂得要多。就像老人爱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大人当然比孩子要正确,孩子当然应该按照大人说的做。这个观点确实被许多家长所持有。
听着似乎也挺有道理。
但似乎忽略了什么。
忽略了什么呢?
忽略了孩子是个人,是个完整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孩子是个我们创造的机器人,我们将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成程序,输入给机器人孩子,然后机器人孩子就可以完全按照我们预设的程序运行,按照创造者的意志行动。
这样是不是很完美?你是不是很想要一个这样的机器人孩子?
我相信,你的回答肯定是不想要。
可你是否发现,前面的那个似乎很有道理的观点好像就是在创造一个机器人?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太绝对,太较真了。难道父母关注孩子还错了?
关注当然没有错,而且是必要的,但过度关注就会造成负面的结果了。
再次强调,孩子是个人,是个完整的人。那就意味着他(她)有独立的意识空间,这个意识空间是将他(她)与别的孩子相区别的重要因素,甚至也是将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原因。
当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并且强烈地要求孩子遵按照大人的意志,就会挤压孩子的意识空间。
幼小的孩子能力太弱,对父母天然是依赖的,甚至是惧怕的,怕失去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这是本能心理。
在这种本能心理驱使下,如果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大多会选择顺从。
但这时,孩子的意志是围绕着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员意志转,不必思考,只需照做就行。稍大一些,到了幼儿园、学校,又会围绕老师意志转,甚至围绕其他更强势的同学转。总之,孩子的做法都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
在这种被迫的心理状态下,孩子就会习惯性地等着有人给他发指令,自己缺乏独立选择或决定的意识,就会出现文章开始描述的那些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当孩子度过中学阶段,上大学或进入社会后,身边发指令的人没了,才发现自己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很差。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过被细致安排的生活,突然没有安排了,孩子会不知所措、丧失目标甚至恐慌。
不仅如此,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包括家长、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人的看法。孩子还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讨好的行为,认为只要听话,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关注他,善待他。
一旦对方没有如孩子所期望地那样回馈,孩子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对心理产生严重的打击,对外可能出现社交障碍,对内可能会攻击自己,生气、抑郁等。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孩子小时候学习挺好,一上大学就不知道学了,一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甚至出现极端情况——自杀。
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志被压制了,被自己深深地藏了起来,从而丧失了自我。
这些年,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许多教育方式都开始转变。
比如,“做个懒妈妈”这个正被许多认可的观点,其本意就是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干涉。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成人的做法也不见得就是完全正确的,即使同样的做法对不同的人也不一定适合。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对待孩子,完全可以给他(她)更大的自由空间,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底线不突破,具体行为细节就不必非要求孩子和我们一致。
即使孩子做错了,只要在可控范围内,让他(她)自己纠正。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有时反而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必要的失败也是一种体验,对完善孩子的人格有益。
如果孩子对我们的要求说“不”,不必太介意,不要认为孩子在挑战我们的权威,可以认真想想,或许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对。
即使我们真的是对的,孩子说不,也反映了他(她)在思考,反映了他(她)自我意识的萌发,千万不能粗暴压制。耐心地和孩子进行交流,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完善自我意识的过程。
最后,回到本文的题目,想想看,你的孩子“听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