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并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作者:南北朝.谢朓 译析:石宏博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
我顺着江路一路向西南而去,还要走很久才能到目的地,而这江流归海,向东北而去,它呀,一路奔驰。
在水天相接的天际,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之树。
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一夕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怀有遁迹沧州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自己有此际遇。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去。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
江路:江上水路。
永:长,远。毛传:“永,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骛(wù):通“鹜”,奔驰。
归舟:返航的船。
江树:江边之树。
屡:多次。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嚣(xiāo)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杨伯峻 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 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
这里面是说有一个人家里面突然富贵了,他的妻子就劝说他,说,以前有一只豹子。因为有人要猎取它的皮毛,而藏于云雾之中,七日不下山觅食,是藏而远害。我们这样的暴富之家,又没有保障自身安全的手段,是会招来祸患的呀。一年后,这一家人都被强盗诛杀了。
此以玄豹为喻远害。
谢朓(tiǎo):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析:
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离开都城之后去往宣城的路上所作。
虽然作者向往玄豹(后世多称为雾豹),玄豹韬光养晦,是以避祸,但是作者还是在三年后被诬陷下狱,死于非命了,不得不说,人力有时而穷,时也命也,奈何奈何。
作者虽处庙堂,却也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乱世,宦海飘摇,一身荣辱性命,却是不完全由得自己,悲哉,悲哉!